从“地瓜经济”看浙江突围:根脉深扎藤蔓全球的破局智慧
最近,“地瓜经济”在浙江人的朋友圈刷屏了,这个形象的比喻,把浙江经济比作地瓜——根系深扎本土,藤蔓却能向四面八方伸展,在更广阔的天地汲取养分。当“外贸承压”“产业转型”成为全国热议的关键词,浙江这场关于“地瓜”的经济哲学,正给无数奋斗者带来新启发。
先唠唠浙江的“地瓜基因”。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20万客商往来如织,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在这里流转;宁波舟山港,万吨巨轮昼夜不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这些“藤蔓”伸向全球的底气,源于浙江深厚的“根脉”从“鸡毛换糖”的创业精神,到“块状经济”的产业集群,再到数字经济的“一号工程”,浙江始终在本土培育着最肥沃的“土壤”。今年一季度,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更是交出12.3%的亮眼成绩单,这就是根壮才能藤茂的生动写照。
有人会问,藤蔓长得再远,养分真能回流本土吗?看看吉利集团就知道答案。当年收购沃尔沃时,不少人捏把汗,可如今吉利不仅把瑞典的造车技术“嫁接”到台州、宁波,还反哺欧洲市场推出高端新能源车型。再比如跨境电商巨头SHEIN,依托浙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把“中国制造”卖到全球,同时带动省内数千家工厂转型升级。这就像地瓜的藤蔓,无论长到哪里,最终都让地下的块茎更饱满。浙江通过“腾笼换鸟”优化营商环境,用“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服务效率,正是为了让回流的养分能更好地滋养本土。
当下,全球产业链重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瓜经济”的启示尤为珍贵。它告诉我们,开放不是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出击;转型不是放弃优势,而是迭代升级。浙江正以“地瓜”的智慧破局:在国内,深化长三角一体化,让杭州的数字经济、绍兴的纺织产业、温州的民营经济形成“藤蔓互联”;在国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让义新欧班列、宁波——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成为新的“藤蔓生长点”。
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浙江的实践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与其焦虑“虹吸效应”,不如修炼内功培育根脉;与其害怕“产业外迁”,不如主动布局新赛道。毕竟,只有像地瓜一样,既守住本土优势,又敢于向外生长,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当每个城市都能长出自己的“地瓜藤蔓”,中国经济的百花园必将更加绚丽多彩。这场关于“地瓜”的经济革命,浙江已经起跑,未来,值得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