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一个吉利”的背后是什么?
都市快报讯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
同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吉利汽车、合并附属公司及极氪订立合并协议,据此吉利汽车将透过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极氪美国存托股份(不包括除外极氪股份)进行私有化。私有化完成后,合并附属公司将与极氪合并,而极氪于合并事项中持续存续。合并事项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吉利为什么要私有化极氪?
去年5月,极氪汽车在纽交所敲钟上市并以“ZK”为股票代码正式挂牌交易。首个交易日,极氪汽车以每股26美元开盘,较21美元的发行价高出23.8%,开盘当日以28.26美元、涨幅34.57%的成绩完成首日交易,那时3岁的极氪汽车“圆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收获第九个IPO。
5月7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计划全资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这一公告发布的当天上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公开表示,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吉利控股集团方面称,此举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将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合并后,在新的管理架构下,各品牌保持独特清晰的定位、差异化的技术规划和产品组合,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
其中,吉利汽车旗下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寻求协同发展,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吉利汽车将极氪汽车私有化的背后,与吉利汽车的整体战略规划不无关系。去年9月,吉利汽车发布的《台州宣言》明确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核心举措,正式进入战略转型新阶段。随后,吉利汽车旗下银河、极氪、领克等品牌进入调整期;同年10月,几何品牌正式并入银河,成为银河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今年3月,翼真品牌正式并入银河,成为吉利银河高端电动MPV系列,同时吉利银河正式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随着品牌整合后带来的协同效应,吉利银河的销量稳步提升。
整合极氪背后的大动作
今年4月15日,极氪刚过完4岁生日,累计销量超过47万辆。4年前的极氪,还仅仅是从领克的一款概念车和背后的SEA浩瀚架构剥离而来。在新势力雨后春笋般崛起、资本市场颇为看好的当时,吉利将极氪独立拆分,可以说是顺大势而为的行动。
在市场不确定性持续放大的2025年,吉利集团选择主动收缩、集中资源、换取下一轮破局的先手和更精准的出击。目前吉利的整合已经完成好些动作,表面上看得见的是如吉利、领克极氪等品牌层面的变化。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主要侧重在30万元+的市场,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主要占位在15万-30万元的市场,吉利银河和吉利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分别坚守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市值,占位20万元以下的价格带,各个品牌间价格虽然有重叠,但好在品牌间通过保有量的扩展,品牌认知和差异化已经建立起来了。
看不见的还有研发端的调整,其对应的研发队伍也整合至吉利研究院,包括极氪、领克、路特斯等;具体来看比如智驾已经统一为千里浩瀚,统一了智驾方案和技术路线,以功能划分等级,由原来极氪智驾负责人陈奇全面担纲。智能座舱已经整合成Flyme Auto。
电池方面,成立吉曜通行,除了将吉利的神盾和极氪的金砖统一成神盾金砖电池外,吉利还陆续将威睿电动、吉利欣旺达、耀能新能源、耀宁科技、时代吉利等公司和电池板块进行打包整合,逐步形成像比亚迪弗迪和长城蜂巢能源这样的独立供应链公司,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并且降低内部成本,提升吉利整体的价格力。
在采购端,多个品牌的相应采购子公司已整合到了吉利旗下的统一采购公司,并伴有大量人员精简。按照之前安聪慧的说法,极氪科技集团仅整合极氪和领克,预计研发投入节省10%-20%,研发费用率预计从11%降到6%,BOM成本预计降低3%以上。而从吉利层面形成大一统,各项费用和费率的节省应该会更加可观。
这些动作看似巧合地汇聚在一起,实则隐藏着一条清晰的“退一步、谋全盘”的战略路径。而且更有可能的是,极氪不再盲目“冲量”,而是追求更高质量交付。
在智能电动车的红海中,吉利汽车深知资源整合的深度将决定企业能走多远。这场变革,或许正是中国车企从“多生孩子好打架”转向“攥指成拳”的时代缩影。
吉利控股上半年总销量193万辆,新能源销量超百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合并后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燃油、纯电、插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全方位布局。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去年发布《台州宣言》以来,‘一个吉利行动’进展顺利,本次合并为吉利汽车更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