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违规吃喝需“拔草”也要“勤耕”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郦楚悦 于嘉澍

近日,重庆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的一场花费超1100元的“高调饭局”引发广泛关注。有的舆论表示,视频中高书记所说的“要带头消费,带领消费”和“请大家吃饭”,似乎与近期各级单位深入推进的违规吃喝整治行动相悖,高书记这是“顶风作案”;但也有部分人争议,“禁止违规吃喝”不等于“禁止吃喝”,现阶段存在某些地区“层层加码”将党员干部正常宴请全盘否定,这既是抛开精细化管理不谈的懒政,更导致消费走低,城市丧失烟火气,属实有些“用力过猛”。

其实,自全国各地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就对“违规”做了明确表示,宴请是否违规关键在于“和谁吃,在哪吃,谁掏钱”。这次和高书记一同下馆子的客人有当地工人模范、人民教师和企业家,就餐环境和菜品均显示本次书记请客的“接地气”,显然没必要上纲上线。固然,违规吃喝就像田地中的稗草,不仅不产生任何价值,还争抢阳光养分,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创业干事过程中迷失分心。要想彻底祓除杂草,除了拉紧红线大力“拔草”,亦要管教并施时时勤耕。

不可否认,“拔草”正是整治不正之风的一剂“猛药良方”,违规吃喝作为作风问题主要表现形式,不断侵蚀着党和政府的正面形象和公共信用。从不少“落马老虎”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酒杯不深淹死人”这句俗语绝非危言耸听,觥筹交错几个回合,纪律和政策的“铁标准”就变成了能伸能缩的“橡皮绳”;更有甚者,在违规吃喝东窗事发后还试图通过“小心思”“捂盖子”等种种手段欺上瞒下,反而导致更大负面舆情。近期针对违规吃喝的一系列巡查严打,不仅粉碎了部分党员干部打着“维护政商关系”幌子实则试图“权力变现”的幻想,也向广大群众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导向的执政标杆和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决心勇气。“不留一根杂草”的雷霆手段有效震慑一批“想腐又不敢腐”的党员干部,倒逼他们“照镜正衣”,把侥幸心理作祟下吃喝“小节”当作决定政治生涯的“大病”来对待整改,在治理“下面一张嘴,上面全白费”的基层违规吃喝乱象上产生了显著效果。

不过,如果要说直截了当的“拔草”是对不当之风的一记“重拳出击”,那么荣昌高书记“带头下馆子”不失为正确厘清规则红线和工作需求的“人情智慧”。所谓除去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满庄稼,勤劳耕作。生产经验归纳出的农业哲学在纪律管理上也有相似之处,“一刀切”式整治工作看似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实则是为问题“变种”留出监管真空。私人会所中的违规宴请被查摆整改,不代表相似问题不会在茶楼农家乐中改头换面“粉墨登场”。执行走样的“假努力”不仅导致党员干部人心惶惶,丧失岗位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还会导致相关从业者产生理解偏差,市场情绪和投资倾向陷入恶性循环。

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的题眼不是“吃喝”,而是设计科学严谨的机制扎牢权力的“笼子”,及时高效地整改不足,治理问题,以定时耕作翻土的态度给“秧苗”成长空间,不让杂草藤蔓附着其上。比如前不久出台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负面清单”就针对“公务用餐”问题展开细化说明,明确表现“非负面即合规”的态度。各地之后的专项工作可以活用警示教育和数字技术,譬如整合公开区域内部的反面案例让每位党员干部都对法规纪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所感受,也可以赋能新技术让每次宴请“打卡留痕”方便后续反馈追查。“拔草”费气力,“勤耕”可长久,良好的反馈制度才能让歪风无从插缝,助纪律清风“长”吹“常”新。

屏幕内外,人民群众想看到的不只有坚决及时地铲除消灭“杂草”,也更期冀辛勤耕作后翻涌的“麦浪”。有了划分违纪的“高压线”,广大党员干部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对着热腾腾的“人间烟火”食指大动,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