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依然在读三毛 书迷太热情 荷西的两个姐妹从西班牙赶到杭州 “三毛文学手稿特展”延期到暑假最后一天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潘卓盈

都市快报讯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齐豫的《橄榄树》响起,你是否还记得作词写下这些文字的才女三毛呢?

《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骆驼》……你的青春记忆里,是否也被那个率真的女作家三毛打动过?

三毛浪迹天涯,探索世界,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过自己想过的人生,似乎是当年无数70、80后追随的梦想。

今天的年轻人,依然在读三毛。

不久前,浙江文学馆推出的“心海之歌——三毛文学手稿特展”就吸引了无数年轻书迷前往打卡。加上暑期来临,不少学生组团观展。最近,浙江文学馆发了公告,把这个原定6月30日闭幕的展览延期至8月31日。

“我们也没有想到,这个三毛文学手稿特展这么受欢迎。有很多三毛的粉丝不远万里赶到杭州,就为了打卡这个展。甚至连三毛丈夫荷西的姐姐卡门与妹妹伊斯帖,都从西班牙赶到了中国,来到杭州,只为一睹三毛与荷西的往昔印记,并在展区场景‘撒哈拉小屋’中的信箱里留言,表达对三毛与荷西的深切思念。”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感慨,“现在展厅的邮箱里塞满了几百封手写信件,天南地北的粉丝留言涌进我们的后台,纷纷希望在暑假延长展期。我们也是为了回应书迷们这份真挚的文学热情。”

同时,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浙江文学馆剧透还将新增彩蛋——8月中旬文学馆将特邀三毛生前挚友、作家、摄影家、中国科学探险学会会员杨芳菲,在杭州举办《跨越千山万水,奔赴地球极点——杨芳菲南北极探险心路历程》讲座。

杨芳菲和三毛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往事呢?同为探险家的她又将带来哪些旅行背后的故事呢?我们可以一起期待一下8月的这个文学讲座。

万水千山走遍

最难忘还是故土浙江

三毛,祖籍浙江舟山。

在展厅《橄榄树》的悠扬旋律中,我们得以穿越时空,“重新”认识三毛。

这次特展系统梳理展示了作家三毛的文学成就,挖掘她辽阔的精神世界,呈现她情系故乡的家国情怀,并带领更多读者走近三毛,体悟她的文学精髓。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深情与哀伤触动着我们的心,雨季不再来展现了青春时期的迷茫与成长……丰富的阅历为三毛的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她以洒脱不羁的灵魂与细腻灵动的笔触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读者。

三毛一生漂泊,橄榄树、撒哈拉、骆驼、故乡,但三毛曾说,万水千山走遍,最难忘的还是故乡的那一片海。浙江不仅是她族谱上的标注,更是她永恒的乡愁。

浙江舟山,定海区小沙街道,这是陈懋平(三毛本名)的故土。

杭州,也是三毛的故地。她曾来过杭州两次,第一次是1989年4月访问浙江美术学院。第二次是1990年,曾在花家山宾馆入住。

文学馆透露,这次特展还对形式进行了创新,比如馆内配套推出了“文学愫人排练厅”活动,以戏剧、三毛的作品文本为土壤,通过“导演组”“音效组”及“演员组”的共创,完成群体接力诗歌创作和5组现场环境式快闪戏剧演出。

读者小玲是三毛的忠实粉丝,这次她不仅看了展,还在文学馆参加了沉浸式的剧场体验,她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少女时期很喜欢三毛,几乎看遍了她所有的作品。有幸在三毛文学作品展厅里沉浸式参与戏剧排演,演了《滚滚红尘》中的剧中人,感觉是圆了儿时的一个梦。滚滚红尘,我们都是未完成的剧本。心海之歌,永远的三毛。”

荷西送的结婚礼物“骆驼头骨”

来自撒哈拉的沙子

还记得你第一次读到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一个“骆驼头骨”时的震惊吗?

这次特展上,你可以亲眼看看这个骆驼头骨!

三毛喜欢的东西总是让人充满想象空间,她拿动物头骨装饰房间,把废弃轮胎当沙发,真的脑洞无限强大。

在特展上,你能一一和书里的实物对应啦。比如她把所有装行李的箱包都称为“猪”。这次展出的“小猪”,据说是她最常用又最心爱的一只,跟着她走了几十个国家呢;还有她从撒哈拉沙漠带回的沙子,以及收集的奇奇怪怪的手工饰品等。

特展厅内,还能看到三毛回舟山定海探亲的纪录片《三毛回乡记》,这也是这部纪录片首次走出三毛故居完整放映。

现场,一份份手稿记录着她创作时的灵感瞬间、一幅幅照片展示着她在各地的生活场景……馆内珍藏着三毛著作原版、复刻手稿、私人信件及海外译本等2000余件展品,通过人生行迹、文学创作、歌曲影视和故乡情缘四大主题,全方位展现了三毛充满传奇的一生。

这是浙江文学馆开馆以来首个女性作家专题展。“也是三毛的相关展品首次走出舟山,来杭州续写篇章。”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透露,未来,三毛散文奖的标志将永久陈列于浙江文学馆,这座承载着三毛文学记忆的展馆,将继续讲述她的故事。

三毛丈夫荷西的姐妹

从西班牙奔赴杭州

“亲爱的三毛,你好。”时隔30多年,这句常出现在三毛散文集《亲爱的三毛》里的读者来信的开头,如今又出现在三毛特展的留言区。

来文学馆看三毛特展,读一封三毛为世界留下的情书,似乎成了打卡标配。

最近,三毛特展还迎来了两位特别的远客——荷西的姐姐卡门和妹妹伊斯帖,从西班牙不远万里赶到杭州观展,就为了亲眼看看荷西送给三毛的骆驼头骨。姐妹俩遗憾从未亲睹实物。

当她们在展柜前见到骆驼头骨时,兴奋地问旁人:“这是真的吗?”

得到肯定答复后,伊斯帖隔着展柜玻璃认真端详起来,小声呢喃:“是哥哥送给三毛的礼物啊!”接着,伊斯帖还掏出手机让旁人帮忙合影。

她们驻足于“撒哈拉小屋”里,对着荷西与三毛的结婚照片久久凝望,指尖轻抚过两位家人的明媚笑容,还在信箱里投递了对至亲的深切思念。

“我从未想过能够远行至此,见证了中国对你的喜爱。你和荷西永驻我们心间。”——卡门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来到中国,谈论并追寻你的足迹,唤起关于你和荷西的回忆。在荷西离世后,我多么希望能够继续见到你。”——伊斯帖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左雅副教授译)

此刻,历史有了闭环:当年三毛带着东方诗意走进西班牙家庭,而今西方亲人循着文字轨迹来到江南,印证着真情超越时空的力量。

和这封信一起被取出信箱的,还有上百封书迷手写的明信片。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藏着不同年代、不同人群对三毛的深情告白。

正如一位粉丝所写:“我们永远是我们,永远青春热烈。”

这个暑假,一起来浙江文学馆见见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学邀约。展厅的“沙漠信箱”正等待着你写下自己的漂泊与归家故事。

“心海之歌——三毛文学手稿特展”

展览时间:即日-8月31日(提醒: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浙江省文学馆临展厅(杭州市西湖区江涵路300号之江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