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好属于自己的高考志愿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王陈睿

全国高考志愿填报如火如荼,千万考生站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当中国农业大学“宠物”专业冲上热搜,电气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在2025专业热搜榜上名列前茅,一个核心命题愈发清晰:真正的好专业,不在名头响亮与否,而在于它能否架起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桥梁,让青年才干在时代坐标系中找到闪耀的位置。

专业选择的深层逻辑,是个人成长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中国农大“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引发热议,其价值远非“撸猫遛狗”的表象,而是对我国宠物家庭渗透率将在未来10年从22%跃升至40%的前瞻预判。课程体系覆盖动物伦理、行为学等前沿领域,精准回应了千亿宠物市场对高端人才与科学养宠理念的迫切需求,也打破了宠物专业“不是兽医就是养殖场”的刻板印象。

作为全国首批高考改革试点之一,浙江2014年率先推行“3+3”选考模式,打破文理藩篱,赋予学生前所未有的学科组合自由,旨在高度激活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深度开发学生潜力,为未来专业选择铺设多元路径。浙江同样是科技创新高地,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领跑全国,但这绝不意味着所有学子都需涌向“科技风口”。浙江农林大学在2020年便开设“宠物科学和宠物医学”相关课程,更成立“现代宠物商学院”为行业领袖开设连锁管理课程;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十年间走出的3700名毕业生中,35%扎根杭甬高端宠物机构、25%成为专业驯犬师、40%进入各地宠物医院,就业率百分百,生动诠释着浙江尊重市场细分需求、鼓励特色化人才培养的教育逻辑。

热门榜单提供参考,却非金科玉律,也无需“跟风追热”,关键在于洞察趋势背后的国家所向、民生所需、产业所盼,在个人志趣、能力所长与社会需求的“交汇”中寻找最优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非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放纵”;选择契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也并非对自己兴趣特长的“抹杀”,而是强调在热爱与能力的基础上,让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同向而行,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统一。

志愿填报没有标准答案,还需静心审视:我的热爱何在?我的所长为何?时代与社会的召唤是什么?浙江的教育改革与产业实践,正为这种多元而坚实的成长提供着生动注脚。当青年一代勇敢地锚定那束属于自己和社会需求的交汇之光,必能在时代的坐标系中,绽放最耀眼的价值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