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会“差很多”
古语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当前,少部分干部在工作中存在政治站位标准不高、责任担当要求不严的问题,“差不多”思想正悄然滋生。这种思想表现为满足于“交差即可”的低标准,止步于“应付了事”的浅层次,导致滋生出“慵懒散漫”的不良习气。“差不多”的工作态度,往往会造成“差很多”的实际后果。
勤为“毫厘”之功,砺炼工作作风才是标本兼治。“中国火箭心脏焊接第一人”高凤林以上万次的精准操作,助力托举起中国火箭的飞天梦;“深海钳工”管延安为修过的每一台机器写下厚厚的“修理日记”,和团队一起实现让世界最长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壮举。这些成就背后,不仅有他们为“毫厘”之功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还有他们对“事无巨细”的专注与执着,更有他们对“差不多”心态的警惕与拒绝。无论是攻克科技创新难点问题,还是落实民生政策具体举措,都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狠抓“落实”之举,锤炼工作本领才是重中之重。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问题日益复杂,部分干部出现本领恐慌,他们虽有为民利民之心,但到了真正要落实的时候,却又出现能力危机,无从下手,想攻坚克难却暴露出短板和弱项,不得已而“差不多”地应付工作。想要在工作中实现披荆斩棘,一方面要心系基层,遇事深学一层、先行一步,扎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积极增强工作能力,在实践中锤炼自身,从而避免出现因视野局限、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的消极被动局面,做到“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善立“容错”之制,激励担当作为才是长效保障。在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工作,部分干部有时会存在敢想却不敢干、敢干却怕担当的顾虑,难以消除自身“不做不错”的消极思想和“多做多错”的后顾之忧。容错不是纵错,纠错更要防错。唯有构建起标准明晰、程序规范、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持续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才能让干部挺起“敢担当”的精神脊梁,搬掉“怕犯错”的绊脚石,不畏冒风险、不怕惹麻烦,做到放心干、大胆干,不再“差不多”,再也不“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