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让我的孩子不再‘特殊’!” 杭城初中收到一封感谢信,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王厚明

杭州日报讯  “当我手捧着孩子沉甸甸的初中毕业证,心中满是感激。这封信,承载着我对所有照亮孩子求学路的老师们,最真挚的谢意。感谢你们,让我的孩子不再‘特殊’。”日前,杭州北苑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郑德雄收到学生含含(化名)妈妈的感谢信,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含含妈妈分享了一个师生间的暖心故事:

2022年对我来说是特别彷徨的一年——含含要上初中了。自从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我整个人生从彩色变成了黑白。但生活总得继续,我试着为孩子的人生做出选择。

如果去特教学校,孩子就没法和普通孩子互动,不利于他培养社交能力。如果去家门口的北苑实验中学,学校历史上还没有收特殊儿童的先例。该怎么办?我找到了郑德雄校长,没想到郑校长一口答应:“你把孩子送来,我们一定照顾好。”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章志栋老师便在班上郑重介绍:“含含是我们的同学,平常要多多关怀他。”这份温暖的号召,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集体的接纳与善意。

孤独症的孩子对陌生环境会有很长的适应期。我申请了陪读,为了方便我照顾含含,学校安排我和孩子一起用餐,食堂阿姨会记得他不吃葱姜。平日里经常会有同学带一些小零食,分享给含含。老师们都很关心孩子,尤其是现任北苑实验中学校长徐冬岚,每次在校园遇见,她总会弯下腰温柔地鼓励:“有困难就找老师”……这些细碎的温暖,陪伴含含从胆怯走向勇敢,学会主动尝试新事物。

刚进初中时,因孤独症带来的社交障碍,含含几乎不和陌生人交流。到了初三,他能够独立整理书包、自主完成作业,甚至会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作为特殊孩子的妈妈,我曾因旁人的不解偷偷落泪,但北苑始终秉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信念,帮助我们实现了“完成义务教育”的朴素心愿。

收到这封信,郑德雄书记感慨良多。“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是心与心的碰撞。北苑实验中学一直遵循着“尚善致远”的办学理念,“只要是北苑的孩子,我们都会用心呵护,让他们能拥抱灿烂的未来。”

对含含来说,学校给了他很多温暖;对学校来说,含含同样让他们在融合教育的探索中积累了更多经验。“近年来,特需儿童随班就读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做好融合教育,需要学校去探索。”郑德雄说,像章志栋老师在和含含朝夕相处的3年里,也总结出了“面向孤独症孩子如何在班级开展融合教育”的经验,并撰写了相关论文。

“普通学校是融合教育的关键,虽然不是专业特教机构,但只要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培训,就能为特殊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无论是增设无障碍设施、开展教师特教技能培训,还是通过课程引导让孩子们学会彼此接纳,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能让特殊孩子们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含含妈妈深有感触地说,真心期待更多学校能加入进来,用爱与专业,为这些孩子点亮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