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大2025年招生出重拳——首设卓越创新班及新增一个新工科专业,再给你十个选择它的理由
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放眼世界办大学,多年来,浙江科技大学与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境)外的150所高校(机构)有着深度的合作,是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该校的国际化总体水平居浙江省硕博授权高校第3位、位列中国公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前50强。
浙江科技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学养深厚,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扎牢根基。他们中有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时刻为同学们指明前行方向、开启探索未来的大门。
2025年,浙江科技大学2025年计划招生5970人,其中浙江省内4106人,面向浙江省以外的23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生1854人。不分省招生计划10人(预科班转入)。招生计划较上一年度有大幅度增加,除联合培养计划外,在本校就读的学生招生计划增加1170人。
重拳一:
首设卓越创新班 专业为机器人工程
浙江科技大学今年推出学校史上首个卓越创新班,拟在浙江生源中招生30人,专业为机器人工程。
该专业依托浙江省首批重点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开展面向智能机器人领域急需的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以“汇聚优秀生源、厚植专业基础、产教深度融合、突出项目化教学、打造产业创新人才”为基本理念;以“小班教学、名师授课、教学自主、师生互动、项目牵引”为组织原则。将爱国敬业、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立体化融合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卓越创新班”将着重从创新应用能力、工程技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钻研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六个智能机器人行业精英人才的能力上下工夫,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领导潜质的机器人产业高素质产业创新人才。
入班的学生可以得到的这些资源:
1.提升面向智能时代的人工智能素养、数理基础培养。
2.开展人人参与其中的贯穿四年的项目制教学,注重企业实战能力。实施三导师制:学业导师、项目导师、产业导师。
3.得到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与ABB公司联合开发的STEM机器人技术教学体系培养,考核合格者颁发全球机器人产业互认的STEM工程能力证书,助力海外升学,机器人核心企业就业。
4.最优师资,校企师资共同授课。
5.省级重点产业学院的校内外机器人实践基地支撑。
6.覆盖全员的面向智能机器人产业的职业规划定制化辅导,将课程知识与个人发展充分同频。
7.设计课题来源于企业真实产品开发案例,学以致用。
8.本科毕业有意愿在本校攻读研究生者优先录取。
9.有机会获得国际交流奖学金,参加合作院校之间的国际交流(昆士兰大学等)。
重拳二:
对标国家需求新增一个新工科专业
选考物理和化学的学生新选择
浙江省作为全国数字经济高地,对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旺盛。浙江科技大学新设立的新工科专业,专业名为智能科学与技术,是该校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文件精神而获批的新专业,也是该校适应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且更好地服务浙江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新产业急需人才的新行动。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虽然是浙江科技大学的新专业,但已是该校智能技术高峰学科群的重要支撑。该专业主动对接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等学科为支撑,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实践创新意识、系统思维和复杂工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能综合运用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交叉知识、具备系统思维和复杂工程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具有产业视角和国际视野且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团队沟通能力的创新人才。
为此,该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实现了本、硕、博高度一体化。师资力量上,约50%以上教师有一年及以上连续国外工作研究经历,具有较强的学科、企业工程以及国际化背景。在合作伙伴上,除了与浙江省安防协会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外,学校与浙江中控、浙江大华、海康威视、华是科技、科工广信、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企业建立基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智能交互与产品设计等行业领域就业,也可以元宇宙与虚拟现实、智慧城市与交通、碳中和与能源优化、智慧医疗与脑机接口等众多新兴的高技术行业创业发展,或者选择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今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按专业招生60人,不过,对于报考学生的高考科目有一定的要求:“3+3”改革省份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3+1+2”省份要求首选物理和化学。
10个报考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