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校共筑脑科学教育生态!首创“高校—地方—学校”三级协同,全国脑智教育联盟在杭成立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宋明悦

2025年6月21日,由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与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全国“脑智与学生发展联盟论坛”在杭州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以“脑科学赋能成长・协同共创未来”为核心理念,在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构建起跨学科、跨地域的教育创新平台。

配图1

来自北师大、浙师大、杭师大等7个高校的权威专家,全国10个省市、25所联盟校代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家长代表等30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前沿理论阐释、实践案例分享与多元对话研讨,共同绘制脑智教育的未来发展图谱。

多维启幕:从实践回溯到战略锚定

论坛以极具仪式感的“脑智教育时空之旅”开启,心理剧《照亮每一个我》以艺术化方式呈现脑科学浸润下的教育温度。

配图2

从2022年创立至今,杭州市卖鱼桥小学“脑认知与学习科学实验室”已构建起“科研攻关—课程研发——家校协同”的三维实践体系,孵化出“脑认知小科学家研学营”“脑科学小主播团”等5个特色项目,实施脑科学教育全覆盖。

配图3

浙江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现任国家督学李伟健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成长型思维培养需以脑科学规律为根基,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脑智教育正式进入‘科研引领、实践反哺’的协同发展阶段。”

配图4

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庞红卫指出:“脑科学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基础教育的认知范式。本次论坛搭建的联盟平台,将成为推动‘因脑施教’从理论构想走向大规模实践的关键枢纽。”

配图5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总督学,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罗才军强调,脑科学与教育融合需从重构学校生态入手构建“全纳支持体系”,他提出“未来百年将持续构建覆盖学习全场景的脑智教育生态,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卖小方案’”。

学术高地:权威解码脑智发展密码

在“脑智前沿科学”主论坛环节,三位顶尖学者的报告形成理论矩阵。

配图6

北京师范大学左西年教授以《儿童脑智科学与教育现代化》为题作报告,从神经科学视角解码儿童认知发展机制,为基础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针对当前脑科学成果落地不足的问题,呼吁建立“高校科研团队—基础教育学校——家庭”协同机制。

配图7

浙江师范大学李伟健教授以《培养成长型思维,成就孩子幸福人生》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多发,培养成长型思维是破解难题关键路径,其团队依托实验室探索让孩子成就幸福人生的方法,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幸福要素。

配图8

杭州师范大学臧玉峰教授则通过《ADHD儿童持续注意力干预的元认知路径》提出,当ADHD治疗手段有限,药物干预存在一定局限性,可尝试以研究实践为干预路径。引导ADHD患者开展研究,一方面能够助力其提升科学素养,推动对自身病症的认知进程;另一方面,可有效激发研究兴趣,促进持续注意力的提升。

配图9

课堂实践展示中,卖鱼桥小学周李萍老师执教的《如何处理坏情绪》心理课,将脑科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尤为瞩目的是“脑科学少年说”环节——四位10岁左右的学生展示了MRI大脑分析、胼胝体功能研究、脑机接口操控机械臂等科研成果,验证了脑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可行性。

实践创新:校际协同构建教育新生态

论坛举行了“脑智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仪式,25所联盟校覆盖全国。该联盟首创“高校—地方—学校”三级协同机制,将开展包括《脑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编制、“脑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学生认知发展追踪研究等多项重点工程。南京长江路小学“登山式课堂”、深圳园岭教育集团“情绪—注意力双驱动”AI脑机课程等案例,展示了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路径。

配图10

主题沙龙聚焦脑科学落地路径,专家、校长、家长共议科学转化方案。围绕“脑智赋能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校长与家长代表结合教育观察分享见解;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魏旋老师交流一线感悟;教授们剖析脑科学走进教育现场的深层原因。“脑智赋能教育,应当何为”主题讨论中,各方就脑科学从实验室到教学现场的转化、助力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等展开交流,探索教育实践新方向。开放互动环节,针对家长聚焦的孩子脑智力发展、注意力缺陷等问题,嘉宾们答疑献策,搭建起家校共育交流桥梁。

配图11

未来展望:联盟开启协同创新新纪元

据悉,25个联盟校未来将携手推进脑智教育联盟建设,通过《脑智与学生发展联盟章程》,发布《脑智与学生发展联盟宣言》,将有力推动脑科学成果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与创新实践。

这场立足杭州、辐射全国的学术盛会,不仅是脑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高端对话,更是教育创新生态的建构性探索。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深化脑科学实验基地建设,形成更多可推广的脑智教育方案,共同构建“脑智驱动、精准育人”的教育生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科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