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投资,怎么更有效? 一季度,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

潮新闻
浏览量

有效投资,既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

一季度,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数值看似不大,却比去年全年高了1.6个百分点。可以说,浙江投资实现了稳步回升。

2%的增长,从何而来?开年以来,浙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确保项目投资增速快于GDP增速、制造业投资增速快于面上投资增速、民间投资占比稳定上升。

目标锚定,实干争先。浙江以“开局就要奔跑”的奋进姿态,新春开工第一周就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深入项目一线督战指导,开工项目达150个,总投资逾3520亿元。

随着一声声“开工令”,全省各地掀起了重大项目建设热潮。在绍兴柯桥,浙江星柯先进光电显示产业二期项目破土动工,打桩机运转不休;在温州苍南,中广核三澳核电站项目吊塔林立,工程车往来不停;在湖州长兴,深向三电系统智慧工厂项目场地平整,挖掘机挖斗上下翻飞……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起浙江的重大项目开工将季季上新、力度空前,用真抓实干来应对投资下行压力。4月9日,浙江启动二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新一批重大项目随之落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力量。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全省1364个“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中,新建项目开工率达69.8%,高于50%的预期目标。在重大项目的有力拉动下,一季度浙江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1.5%,较去年全年高4.4个百分点。

对于投资,不仅要看速度变化,更要关注结构和效益。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认为,在经济承压前行的关键期,尤其不能光等、光看,需要积极主动谋划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标杆性大项目,对社会投资预期进行有效引导。

把2%掰开揉碎,看投资内部结构,会发现令人欣喜的一面: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流向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和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

落地项目“新”意更浓——

翻开新开工项目清单,高端产业项目层出不穷,如中科宇航液体运载火箭制造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2发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填补浙江省内航空高附加值产业空白;宁波荣芯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未来将形成月产20万片12英寸晶圆制造能力……

即便在山区海岛,也能感受到这种拔节的声音:洞头区抓住“双碳”目标及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风口,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一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景宁县利用跨区域工业“飞地”丽景民族工业园,发展精密制造产业集群等。一季度,有16个山区海岛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0%,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8.7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0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1.4%,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5.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1%。

投资向民生领域倾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开内需增长空间,这是未来发展趋势所在。其中,事关当前和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浙江当下发力的方向之一。

这既包括狭义的交通设施: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大桥下部结构全部施工结束;通苏嘉甬高铁慈溪梁场首榀箱梁顺利浇筑;衢丽铁路松阴溪大桥、宣平溪大桥先后顺利实现合龙……

也包括广义的新基建:位于台州的浙东南智算中心二期项目,未来将打造无阻碍、高带宽、低时延、自动化的智算中心网络;位于嘉兴的润泽智算中心三期项目,拟建设高等级智算中心机房楼,为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一季度,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使用加快,“两重”项目开工建设提速,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投资增长13.5%,水利投资增长20.7%。

当然,当前浙江投资结构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一面:民间投资依然负增长。但可喜的是,降幅正在收窄。其实,抛开房地产因素,一季度浙江民间项目投资增长8.9%,比去年全年加快6.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民间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

为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浙江及时推出惠企政策,重中之重是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投资机会。这两年来,浙江持续迭代“三张项目清单”,持续梳理并向民间推介重大项目389个,总投资4354亿元。截至目前,已有128个完成签约,成功吸引民间资本3189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当前,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显得更为关键。以重大项目投资的确定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浙江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为此,浙江已发布新一年“8+4”政策体系,力度再加码、温度再升高,精度再聚焦。尤其在扩大投资方面,坚持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并编制“一项目一要素”的保障清单,推动要素保障精准到位、直达快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