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警营 文学淬炼忠诚——宁波公安“港城春晓·文润警心”读书日活动启幕
4月23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宁波市警察协会文联分会和宁波市北仑区警察协会,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举办“港城春晓·文润警心”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名家分享、文化授牌、赠书仪式等十二个特色环节,以文学之光照亮警营文化建设,来自全市公安作协、公安摄影家协会、北仑区文联、区青工委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警学院的50余名代表共赴这场春日里的精神盛宴。
琴韵书香启序幕 文化育警谱新篇
13时50分,随着一曲《流水》古琴演奏拉开帷幕,悠远琴音与博物馆外北仑港的涛声相和,为活动注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港口交融的独特意蕴。北仑分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政治处副主任徐云科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读书,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一支高素质公安队伍的精神底色。在繁忙的警务工作之余,我们依然坚持阅读、思考与分享,这充分展现了同志们对自我提升的追求和对公安事业的深沉热爱。”
活动现场,宁波公安作协主席王海燕为浙江省公安文化名家工作室——崔伦君摄影工作室授牌,卞增寿等三位获浙江省公安厅“千名文化人才”称号的民警从北仑区文联书记何鸣、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等领导手中接过证书。随后,王海燕、黄挺女、陈国巍等公安作家向北仑区警察协会捐赠《燃烧的海》《蚂蚁的天空》《诗心游踪》等10余本原创作品。这些凝聚着基层警务实践感悟的书籍,将在警营书吧开辟“作家专架”供民警借阅。
经典照亮从警路 跨界对话启新
分享环节中,公安作家与各界读书人展开跨领域对话。宁波公安作协主席王海燕以《双城记》开篇:“狄更斯笔下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警句,恰如我们身着藏蓝守护的港城——既要直面罪恶的阴影,更要相信光明的力量。”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张庆华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解读警察的使命追寻:“如同圣地亚哥穿越沙漠,每起案件的侦破都是对初心的朝圣之路。”
省作协会员、宁波公安作协秘书长、来自鄞州分局的黄挺女老师,为我们分享《牛津通识课:天才都是疯子吗?》,带我们探索天才与疯狂的边界;来自宁海县公安局的梅方剑老师,分享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诗话》,带来了他的古韵新解。
来自不同领域的分享者碰撞出思维火花。区委党校李慧珍副教授以《置身事内》剖析社会治理中的“警察角色转型”,税务干部虞腾佳通过《我的母亲做保洁》讲述“平凡岗位中的非凡坚守”,而市监局的胡倬瑜用《太白金星有点烦》类比基层执法中的沟通智慧,引得现场掌声阵阵。
文脉传承育新苗 港城底蕴铸警魂
特别设置的“青春之声”环节成为亮点。来自海曙分局的00后青警方海洋说,作为一名警察,我从《黄雀记》这本书中读到的不仅是文学性的叙事,更是一场关于法治、道德与人性的思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警赵之博分享《平凡的世界》时动情地说道:“少平在矿井下的坚持,让我读懂警服背后需要的韧性。”
活动期间,与会者实地探访柴桥派出所“警调驿站”,目睹矛盾纠纷化解的“四步工作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展厅,从宋代海防图志到现代智慧码头影像,千年海疆守护史引发公安作家创作热议。正如王海燕在总结中所述:“当民警的足迹印在港区码头,文字便有了海风的咸味;当文学的目光投向基层警务,作品才能沉淀出真实的重量。”
据悉,本次活动是宁波公安“文化润警”工程的年度重点项目,后续还有《月湖警事》一书编撰研讨等工作。宁波北仑区文联党组书记何鸣在点评发言中指出:“这次读书会让我对警察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警察既能保一方平安,又能儒雅博学,真是文武双全。我们欢迎更多的公安文化人才走进文联,多方位展示才艺。”
暮色渐浓时,伴着民警王松鉴《港口的星辰是未合的书》的朗诵声,与会者手持卞增寿绘制的“书香警营”水墨折扇走出场馆,海风拂过扇面跃动的警徽图案,将文化滋养的种子播撒向辽阔的东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