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襄文博盛宴,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杭州举行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王潇雨 高明桢

博物馆不仅是保存历史文物的场所,还承担着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作用。

4月23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杭州开幕,本届论坛汇聚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馆长、文化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

配图1

此次论坛通过促进全球对话,与会嘉宾将就博物馆在当代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分享国际经验与专业知识,凸显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维护和推广,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加强包容性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本届论坛将重点探讨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经济促进、分众化教育提升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并围绕“博物馆角色的演变与转型: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定位的超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提供终身学习的教育组织和平台”等主题交流探讨,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

杭州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在开幕式上,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对此大为赞赏,他说:“杭州还有近300座的博物馆,上万组的文物资源遍布全城,这里诞生了像阿里巴巴、网易、宇树科技、‘黑神话·悟空’等世界知名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在杭城的大街小巷,不仅步步有文化、处处有历史,还可以领略到文化与创新融合发展的城市魅力,非常适合本次论坛的开展。”

在这场论坛上,从良渚的玉琮到威尼斯的玻璃,从越窑的秘色瓷到波斯的青花蓝,文明在交流中交汇共融,在相互理解中友谊生花。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推动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生活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博物馆为推动社会变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主旨演讲中智利文化艺术及遗产部副部长卡洛琳那·佩雷兹·达塔利和大家分享了她对博物馆发展的理解。

卡洛琳那·佩雷兹·达塔利认为,从教育的角度看,博物馆是终身学习的场所,在这里能超越传统教育的范畴,激发人们的好奇心,除此之外,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打造更加安全的城市,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

对此,波黑国家博物馆馆长米尔萨德·希亚里奇深表赞同,他说:“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我们多元的文化,我们的博物馆记录着我们历史的来时路,也为我们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介绍,故宫的文物在历史的长河里做了大量的保护、传承工作,这是薪火相传的文化血脉,也是民族精神的永恒信物。

博物馆把我们自己与本土文化的根深深连接在一起,在与博物馆的互动中,增进着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和同理心,这其实是关爱着我们人类本身。

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角色的演变与转型

在论坛的小组讨论中,大家探讨了博物馆角色的演变与转型,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气氛热烈,引起阵阵掌声。

其中大家对故宫博物院格外好奇,故宫博物院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和当代文化结合,对年轻观众产生感召力,故宫博物院怎样平衡此角色?

对此,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认为,首先,展览是博物馆存在意义的核心,它汇聚着考古成果,讲述精彩的文明故事;其次是,文化IP创意表达,这是展览的延伸;第三方面是跨界合作,“故宫+综艺”“故宫+乐团”“故宫+舞剧”让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更加立体的形式展现给大众;最后是人工智能的尝试,故宫开发的AI、数字人等项目都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距杭州9000多公里的巴黎郊区森林中,静静伫立着一座19世纪的古堡——尚蒂伊城堡,这是法国历史与文化的璀璨明珠,它体现了多种建筑风格,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元素和巴洛克的装饰,城堡内部装潢极为奢华,细节处理繁复精致,展示了历史上法国贵族的生活风貌。

如何让这座古堡焕发新生?尚蒂伊古堡管理主任安妮·米勒介绍说:“古堡应该惠及更多的人、应当将其开放给公众,对此我们开设了很多活动,比如公共花卉展、野餐、豪华车展、音乐会,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人群,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堡的故事。”

在小组讨论中,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介绍说:“我们馆主要展示的是不断演进的生活遗产,展示的不是历史、不是人物,而是当下,这需要更多的创新形式,比如我们最近的‘敦煌服饰展’,它展示的是传统文化中的服饰纹样,在新的生活中有怎样改变和运用。”

配图2

创新激活历史,人工智能赋能博物馆

当前,以OpenAI、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数字化作下的博物馆已经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引擎,但对人工智能的过于依赖,让论坛现场的专家学者有所担忧。

智利文化艺术及遗产部副部长卡罗琳那·佩雷兹·达塔利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带来了一些问题。她提到,有一次她向AI搜索引擎提问“请为我展示一张新克罗木乃伊的图片”,AI对此感到困惑,并最终展示了一张小狗的照片。她认为,这是因为在西班牙语里,“新克罗”和“小狗(Cachorro)”发音相似。这件事让她觉得,AI工具目前还存在着不够智能、知识库不够全面等问题,这可能会误导儿童、青少年及其他想要获取相关信息的人。

AI算法并不完全可靠,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可以作为准确的历史证据的重要存储空间,展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丁鹏勃分享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化推动文明交流推进的实践探索”的案例。

她说:“我们采用高精度结构光扫描技术,拍摄制作的文物模型精度可以达到0.01mm,做到最大限度精准地保持文物信息,我们还与巴黎圣母院修复机构、法国欧莱雅集团等机构共同推出了‘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观众只需要在展厅入口处领取一台设备,就可以通过扫码和实体展品进行交互,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穿越时空,亲眼见证巴黎圣母院建造、落成使用、焚毁修复等重大历史时刻。”

技术加持下,人们足不出户,遍览世界不同博物馆的文物风采,轻松共享各国学术资源。同时,我们也应警惕,随着AI等新技术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博物馆的数据安全、虚假信息泛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逐渐增多。

丁鹏勃建议,要加强博物馆数字应用技术研究,围绕博物馆数据采集与储存管理应用等,探索建立相对统一的国际性标准,促进博物馆间的联动互建;联合探索更多的新技术,创新展览展示,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运用AI导览等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促进资源共享和资源交流,建议参会各方积极参与构建博物馆藏品和展览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和机制,围绕文物考古、联合考古文物保护、联合策展人等特定主题开展学术活动,推动人员往来,共享共富数字化发展经验。

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从各个方面探讨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共同为促进文明交流作出贡献,增进了各国博物馆之间的理解与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