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了3000多年的姑蔑文化“活”起来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邱丹晨

“小张站长,今天又去工地啊?”“小张,你给我们家设计的外墙图案真不错!”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西考古工作站站长张森走在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孟姜村的村道上时,村民们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如今,张森不仅是大家口中的“小张站长”,还多了一个新身份——浙江省首批100名省级文化特派员之一。

“之前是‘送文化’,现在是‘种文化’。”与其他文化特派员相比,这位来自北方的“90后”青年早已是孟姜村“老村民”。驻村5年,张森不仅揭开了沉睡了3000多年的姑蔑古国的神秘面纱,更从文物中提取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在村民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从“挖宝人”到“文化播种者”

“我和孟姜村的缘分,得从5年前说起……”在考古工作站,张森一边小心查看一件西周陶器,一边向记者介绍。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衢江区孟姜村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因为他学的是商周考古专业,刚工作一年多的他,就被派驻到了衢州。

2022年,张森带队完成了衢江西周土墩墓群的考古,为证实姑蔑古国的存在找到了有力证据。

成为省级文化特派员后,张森更是一头扎在孟姜村。“一年有近300天待在村里,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儿,忙碌又快乐。”他在驻村日记中写道,“调查走访期间,我发现村民对近在咫尺的考古工作仍是不了解的,大家都知道身边有个‘挖宝贝’的考古队,但是对‘宝贝’在哪儿挖到的、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意义,还一知半解。”

“从孟姜村挖出来的历史文化,应该让村民们知晓。”于是,张森在村里组织起讲座,与村民们分享考古成果。村民们个个听得入神,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文化传承的信念。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走进孟姜村,随处可见这个村子和姑蔑文化的紧密联结。最近一段时间,村民们正以墙绘创作装点着自己的家园。

“村民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力量。”张森说,他计划以孟姜村为起点,将姑蔑文化的教育工作推广开来。

会画墙绘的乡村画师、“90后”青年讲解员……在孟姜村,一支由36名村民组成的文化小队逐渐组建起来。

现在,张森每天依旧以浙西考古工作站为中心,活动在村子各处。不同的身份带给他不一样的感受:在他看来,不仅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培育出属于孟姜村自己的文化品牌,让每位村民都能参与其中,在文化的滋养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遗迹保护到文旅IP打造

张森深知,作为文化特派员,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尤其是考古文化和当地旅游如何融合、带动村子发展。

去年夏天,张森接待了好几批放暑假的孩子,带着他们开展考古研学相关的活动。“孩子们围着我问‘什么是姑蔑’‘青铜车马能不能拼起来’……有些问题考古上还没研究透,我一时也答不上来。但看到他们对考古文化从不了解到兴致满满,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启发。”

目前,张森已经谋划了姑蔑研学基地项目,以姑蔑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为核心,开发特色旅游项目,通过导游讲解、文化体验活动等,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特派员的任期有限,但村庄的发展无限。从守护历史走向创造未来,孟姜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张森正和村子一同成长,努力实现考古资源向文化资源的有效转化,为村庄打造“带不走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