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多跨协同、高效便捷 杭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取得明显成效
为高标准完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驱动、多跨协同、高效便捷的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产权保护城市范例,4月23日,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阶段性成果。
据悉,目前杭州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8.29万件,稳居省会城市首位;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62.6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生态圈中,高价值专利数量持续领跑全国,以版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杭州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14位,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以“六小龙”为代表的创新企业集群。
为强化全链条保护,杭州出台《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成立全省首个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委员会,专利行政裁决平均案件周期由法定90日缩短至50日内。司法保护力度空前,全市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443件,其中,办理适用惩罚性赔偿案件33件,判赔金额超1亿元,5件案件入选全省法院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全市公安系统侦破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10起,其中1起案件获公安部贺电表彰;检察机关通过诉前调解助力25家企业获赔3964万元,帮助25家企业获赔3964万元,有效破解知识产权案件“刑结民不了”难题。
在协同保护领域,杭州建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行刑、诉调、诉裁等对接机制,调解成功率提升至37%。国家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杭州分中心监测海外案件383条,重点案件指导率达100%,助力企业应对国际竞争。金融创新方面,杭州成功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13单,帮助139家企业获得融资12.5亿余元,其中最低票面利率2.3%,创全国同类产品最低。
聚焦产业升级,杭州组建物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建设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省级知识产权联盟;聚焦智能物联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培育省市高价值专利组合72个。服务企业方面,杭州实现知识产权事务“最多跑一地”模式创新,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新增数字经济产业专利预审领域,较全国平均授权周期缩短83%,办理维权援助案件2114件,纠纷处理周期同比压缩10%以上。
杭州法院发布全国首个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15条司法保障意见,妥善审理涉关键核心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案件180余件,支持“硬核科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检察机关线上搭建“营商环境检察e站”服务平台,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成功起诉一例为境外非法提供商业秘密案,彰显涉外法治能力。市公安联合市场监管、司法行政、检察、法院等部门联合,建立“一站式”知识产权联合保护中心,累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176次。
此次发布会还书面发布了2024年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暨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典型案例、全市公安机关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强化行政执法深化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高质量建设典型案例、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护航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等。下一步,杭州将严格按照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