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携带AED上岗 延伸急救资源触角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鲁红祥

近日,珠海市应急志愿者协会将一台价值两万余元的自动除颤仪(AED)免费交付珠海申通快递员,标志着珠海市快递服务领域首个移动急救平台正式启用,快递小哥携带AED上岗,让“救”在身边成为现实。看似是一个小切口,却折射出社会对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急救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探索。

心脏骤停是威胁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SCD),而黄金抢救时间仅为4至6分钟。现实中,急救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AED作为一种便携、易操作的“救命神器”,虽然在交通枢纽、旅游景点、高校、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已有所配备,但街头巷尾的覆盖盲区依然存在。一旦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在这些区域,寻找急救设备仍需耗费宝贵的时间,很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快递员携带AED上岗,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创新尝试。快递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流动性强、覆盖面广,能够迅速到达城市各个角落。将AED交给快递员,让急救设备能够突破固定场所的限制,真正实现“救”在身边。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急救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急救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快递员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工作不仅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物流需求,如今也连接起了生命的希望。这种角色转变也对快递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ED虽然操作简单,但急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快递员需要接受系统的急救培训,掌握AED的使用方法以及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对社会急救能力的补充。

珠海的这一创新做法值得各地借鉴,但推广“移动急救平台”并非一蹴而就。一方面,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更多企业和机构参与到急救资源的配置中来。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快递员提供急救设备和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确保这一模式能够持续运行。此外,社会也需要加大对急救知识的普及力度,让更多人了解AED的使用方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急救的良好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快递员携带AED上岗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例如,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急救过程中的法律责任等问题,都需要在推广过程中加以解决。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移动急救平台”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