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设置”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评论员 王俊勇

教育部22日发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还增列了29种新专业,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对于中央部署、高度关注的战略领域,开辟相关专业设置即时响应“绿色通道”。

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这是我国人才培养机制的一次重要改革探索。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校设置新专业,应当在每年7月31日前提交专业设置申请材料。教育部办公厅202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也提出,高校申请增设专业,原则上应列入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提前1年进行预申报。这样的规定,可以避免高校在设置新专业时一哄而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爆发期,各种新科技、新技术层出不穷,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一些新兴成果转化落地的时间更短。如果按照原有方式设置高校专业,再加上学习培养、积累经验的时间,这样的教育周期很可能大幅度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如果人才供给与科技需求脱节,不仅有可能弱化高校对科技的助推甚至是引领作用,更有可能影响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

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有利于根据世界格局和科技发展的最新变化,快速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更加有效地解决“卡脖子”问题,为国家战略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只是近年来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的一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高校的专业调整已经越来越趋于常态。可以说,未来高校的专业设置,将更加取决于与社会需求乃至对国家战略的贴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