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确诊甲状腺癌 警惕脖子上这种“小疙瘩”
从发现肿块到手术,再到出院,短短十多天里,8岁男孩小童(化名)经历了一场与癌症的较量。
小童今年8岁,平时挺健康的,连感冒都很少,在一周前,妈妈在给他换衣服时,无意间摸到他右侧颈部有一个花生米大小的硬块,不红不肿,按压时童童也没喊疼。起初家人以为是普通的淋巴结肿大,便没太在意。
可几天后,小童脖子上的肿块依然没有消退的迹象,妈妈心里开始打鼓:不会是得了什么病吧?于是,赶紧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B超结果显示:甲状腺右侧5类结节以及颈部肿大淋巴结,经细针穿刺活检后确诊为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右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来不及悲伤,小童父母赶紧调整状态,四处打听权威的儿童甲状腺癌专家,通过亲友推荐和网络查询,全家人立即带着孩子和检查资料赶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莫干山院区,找到儿童甲状腺癌的专家、肿瘤外科章立峰副主任医师。
章立峰了解患儿病情后,将他收治入院并进行了详细检查。经过颈部CT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他的肿瘤已经伴随双侧淋巴结转移,必须尽快手术。
由于儿童的甲状腺组织较小,手术视野受限,同时喉返神经、甲状旁腺也更加脆弱,术中损伤风险更高。因此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这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儿童甲状腺恶性肿瘤相较成人更容易出现早期、广泛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加手术难度。
在充分评估后,章立峰团队决定采用喉返神经监测仪等先进技术实施手术。喉返神经监测仪是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的先进设备,可以像“神经北斗导航”一样实时定位并保护喉返神经,如术中神经电流信号异常时报警以避免切断或牵拉损伤、直接显示神经走行以帮助医生避开“雷区”等,可大大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同时采用微小切口入路以减少术后疤痕生成。
由于术前做了充分评估,为孩子做了个性化方案,整场手术非常顺利,仅耗时4小时,在章立峰主刀下,小童完成了甲状腺癌根治术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发现他的结节大小约2cm×1.5cm,并伴有较多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提示,小童患的正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且颈部淋巴结有转移。
术后,在肿瘤外科医护团队的细心管理下,小童恢复得十分顺利,第4天便出院了。后续他还将进行内分泌药物抑制治疗,并定期复查。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章立峰介绍,目前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病理学亚型与成年甲状腺癌稍有不同,可能与儿童时期电离辐射的影响、甲状腺本身的疾病、超重肥胖、食品添加剂、环境致癌物等风险因素相关。
章立峰提醒,脖子上的“小疙瘩”如果出现以下特点,要警惕甲状腺癌风险:质地硬,类似石头,边缘可能不规则;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良性腺瘤通常可移动);生长迅速,数周至数月内明显增大。如果伴有以下症状,则要更加警惕:声音嘶哑(喉返神经侵犯)、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压迫气管/食管)、颈侧淋巴结肿大(转移征象)。
此外,有过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有家族史、年龄<20岁或>60岁新发甲状腺结节等都是甲状腺癌高危因素,都要格外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