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癌,您做对了吗?有关癌症的热点解答一文掌握↓

央视网
浏览量

央视网消息:4月15日—4月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继续聊聊“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其实这个主题就回答了不少人对于癌症的疑问,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以及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哪些生活方式可能导致癌症?胖人是不是更容易得癌?少吃能不能饿死癌细胞?哪些食物会致癌?又有哪些食物能防癌呢?4月20日的朝“问”健康,专家将为您一一解答。

肥胖导致肿瘤的原因有三个机制

今年体重管理的话题热度一直很高,一些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肥胖又会导致“三高”、心脑血管等很多慢性病。不仅如此,有专家表示,有一些肿瘤也和肥胖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柳鹏称:“肥胖导致肿瘤的原因其实可能有很多机制,慢性炎症是第一个因素,肥胖本身是可以让脂肪组织发生慢性炎症的,出现慢性炎症之后,促炎症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就会增加,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以及侵袭等等。第二个原因我们叫代谢紊乱,它就可能会激活机体里的某个神经传导的通路,进而促进肿瘤发生。第三个可能的机制,我们说肥胖导致激素水平变化。”

肥胖和哪些癌症紧密相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指出,肥胖至少与13种癌症风险相关。有专家认为,肥胖将可能取代吸烟成为癌症最大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肝癌和胰腺癌: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肝癌的重要前驱病变。肥胖可能导致胰腺细胞异常增生或异变,进而引发肿瘤。

结直肠癌:肥胖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结直肠腺瘤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肥胖增加结肠镜检查操作难度,导致结肠镜筛查结肠腺瘤的漏诊风险增加。

乳腺癌:肥胖与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导致的雌激素水平升高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子宫内膜癌:脂肪组织导致芳香化酶活性增加,促进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形成高雌激素微环境,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

癌症会传染和遗传吗?

最近有一些关于“一个家庭内多人同时患上同一种癌症”的报道,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那么,到底癌症会不会传染或者遗传呢?来听专家分析。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吴永忠称:“癌症本身不会传染,我们认为肿瘤是一个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所以说肿瘤有高危人群,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家族史,一个家族往往就有高危因素,说明肿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大概15%—40%。”

癌细胞会被饿死吗?

有不少人认为,如果得了癌症,吃得越好就越给癌细胞提供养分。不吃少吃尤其是肉类,就能把癌细胞“饿死”。对此,专家表示,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恰恰相反,营养摄入不足会让正常细胞难以发挥生理功能,让癌细胞更嚣张。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称:“越是癌症患者,因为要接受一系列的治疗,一定要保证营养充分,比方说我们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均衡的五谷杂粮、蔬菜等。有很好的一个营养状态,才能够和癌细胞去斗争。所以通过不吃饭把癌细胞饿死是谣言,是不正确的。”

癌症患者能吃“发物”吗?

大家可能都听过“发物”的说法。“发物”是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基于药物的四气五味而形成的用药经验,也是中医“忌口”的代名词。“发物”一般包括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虾、牛奶等,以及刺激性食物如椒、姜、蒜等。生活中经常有一些生病的人尤其是癌症患者,被告诫不能吃“发物”,事实是这样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柳鹏称:“在我们现代医学中其实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发物’跟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一般给的营养原则就是既不过分去限制,也不去大补特补,适中的营养最好。”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的原因,如果患者对这些“发物”比如蛋白质过敏,则需要避免。

哪些饮食可能致癌?

日常生活中,一些食物在悄悄增加患癌风险,而另一些则担当了食物中的“抗癌卫士”。那可能导致癌症的食物有哪些?可能预防癌症的食物又有哪些呢?接下来为您详细盘点。

腌制的食物(酱菜、腌菜等)、高脂肪的食物、油炸的食物、烧烤类食物、发霉的食物、过烫的食物、酒精、加工肉类(腊肉、咸鱼、火腿等),这些都是可能致癌的食物。

牛奶、全谷物、洋葱、蘑菇、大蒜、豆制品、西蓝花等,这些都是可能防癌的食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柳鹏称:“还有就是膳食纤维,很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这个时候胃肠的蠕动就会慢,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就会长,进而就会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膳食纤维本身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肠道微生态如果失衡,这个时候微环境改变就有利于肿瘤的细胞增殖。”

健康生活 科学防癌

癌症病因复杂,其中有的因素可控,比如饮食、睡眠甚至情绪都可能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因为这些原因而患上的癌症叫做“生活方式癌”。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起来看看来自世卫组织的健康建议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的提示。

科学防癌,你做对了吗?

首先来看饮食方面。低热量、低反式脂肪、低精制糖、高优质蛋白、高纤维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肿瘤发生风险。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减少过多精白米面及糕点的摄入;减少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含糖饮料、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建议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超过500克,加工肉类摄入量不超过150克。

再来看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达到控制体重和预防肿瘤的目的。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生活习惯方面也需注意。戒烟限酒。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则会导致应激激素分泌增多,建议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足的睡眠,维持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