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选择专业时,不妨多想想国家需要什么”这场讲座以校友故事激励学生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张晶

4月16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首场“专业先导课进高中”活动在浙江省海宁中学开讲,该校高三年级组师生近500人聆听讲座。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院院长童志锋以《大学之道与成才之道》为题开展主题宣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童志锋以《大学》经典开篇,深入阐释大学教育的核心内涵。他说,大学之“大”,首先在于培养“大人格”——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健全人格的塑造。谈及大学的“大胸怀”,他以西南联大三校合作无间的历史为例,强调大学对多元思想的包容、对个性发展的尊重。他寄语同学们:“大学将赋予你试错的勇气和选择的自由,让你在探索中发现人生的无限可能。”提及“蓄积大能量”,他认为大学时光具有双重意义:既有知识积淀的“硬核能量”,更有学会爱与被爱的“情感滋养”。

童志锋告诉学生,家国情怀是人才成长的精神根基。他特别提到学校的优秀校友: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钱玲扎根基层,组建“平安青骑”志愿服务队;“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李春燕返乡创业,以“公司+合作社”模式助力乡村振兴;00后民警费晗祺火场逆行,用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当你选择专业时,不妨多想想国家需要什么。”他鼓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在时代坐标系中找准人生定位。“协作精神是应对挑战的必备素养,当今时代,没有任何伟大事业能靠单打独斗完成。”他分享了校友张铃与创业伙伴打造“东方天团”,从校园红十字会到估值2亿元的文化公司的励志故事;讲述了悬疑作家边江与团队协作推出《银行局》系列,影视版权被爱奇艺买断的实践经历,勉励同学们在大学的小组作业、学科竞赛中锤炼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欣赏他人、成就彼此。

专业能力是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如何夯实专业根基,童志锋以统计学专业校友郑玉平攻克用户数据分析难题、经济学专业校友蒋经宇打造“研究+投资+服务”投资哲学为例,强调大学阶段系统学习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性。“经济学专业需要读懂宏观大势,会计学专业要守护财务合规底线,计算机专业要深耕算法创新——每个学科都在为国家发展输送专业力量。”他鼓励同学们关注行业前沿,在产教融合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堂讲座让我们对大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未来将以家国情怀为帆,以专业能力为桨,在时代浪潮中找准航向。”海宁中学的学生说道。

据了解,“专业先导课进高中”活动是2025年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招生宣传的新举措,旨在让广大高中生提前感知大学精神、提前触摸专业前沿、提前建立成长连接。接下去,这堂特殊的课程还会以不同的主题走进全省各高中,助力高三学生在人生十字路口做好选择、做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