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布局、谋拓展,打出“组合拳”!外贸企业多维度发力寻找新商机
央视网消息:美国滥施关税让很多外贸企业感到压力。不过,有些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提前布局,开拓多元化市场。在本届广交会上,一些贸易商对此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这家做体脂秤的企业,2024年年底就预判了国际贸易形势并提前对国内市场进行布局。
参展商黄文妤表示,他们预判到了,在2024年就开始扩大内需市场投入,已经为非常多的一些国内知名大品牌进行贴牌工作。同时,他们也开始大力推广国内自有品牌。
借助全民健身减脂的热潮,黄文妤所在的企业对原本出口欧美的产品进行了改良,再加上有效的市场推广,体脂秤的内销市场销量一下翻了几番。
这家做了30多年的音响企业,原来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2025年,在美国滥施关税的背景下,企业走出了产品内销的第一步,为此还特别开设了内销及电商部门。
参展商陈伟松表示,他们加快推拓展自有的品牌,现在是一个机会。近期,在直播上成绩不错,现在一天能够卖到几十台到100台。
余松彬所在的企业主要生产销售电视机和显示器类产品。在出口遇阻的形势下,企业抓住了2025年国内各大销售平台大力扶持出口转内销的机会,走出了一条新的内销之路。
余松彬表示,销售平台对他们这些公司有一定的扶持,包括降低他们进入平台的门槛。现在流程简化,他们觉得非常有信心去做国内市场。
外贸企业打出“组合拳” 布局全球化商品销售渠道
除了扩内需、寻找新商机,有的外贸企业还对外打出“组合拳”,提前布局全球化商品销售渠道,建设全球化产品生产基地。
采购商李卓熹介绍,2025年的目标是除了美国市场之外,再横向增加不同市场,比如巴西、非洲等。他们在广交会的任务是通过数据反推,找出他们的爆款。
李卓熹是第二代外贸人,18年前接手父亲的外贸事业,以前他所有的客户都来自美国。在本届广交会上,李卓熹专门挑选了30多家合作商,新采购的商品专门销往新拓展的新兴国家。其中,专供巴西的商品就有8个种类。
李卓熹介绍,这台音箱发光风格比较强烈,外观也是镀金的,它们比较符合巴西市场需要的风格。
和采购商的眼光一起转变的还有生产厂家。为了拓展新市场,外贸企业开始着手设计适合新兴市场的产品,补齐因为美国市场停滞带来的订单缺失。
参展商唐守胜介绍,他们从产品设计、价格,包括开拓力度去发力,除了美国,其他地方也要去。这个产品就是他们目前重点开发的,功能比较先进,价格做得也相对比较低。一个波兰和荷兰的客户当场就要给他们签独家代理协议。
除了产品“走出去”,实现全球化销售,外贸企业还积极在海外建设新厂,布局全球化的生产基地。
黄文妤介绍,他们预计在海外建厂投资1000万元,产品在当地已经找好了像塑胶,还有SMT(贴片)、彩盒包装等这些零部件的供应商。
参展商朱永红介绍,他们下一步考虑到跟土耳其客户合作,客户有自己的工厂,他们可以通过SKD(半散件组装)的方式到土耳其的工厂,然后在他们的工厂进行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