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平方米公益书屋 24小时开放无人看管却没丢过一本书
萧山百尺溇路一棵法国梧桐树下,有间9平方米的24小时公益书屋,3个月来,书屋里的1000本书籍从未丢过一本。书屋主人瞿青卿,40岁,萧山人,大学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做过家纺外贸,摆过地摊,在闻堰开过家居店,也办过健身房。24小时公益书屋是她去年和隔壁“树下”杂货店一起租的,书屋叫“六圈”,分别取自瞿青卿和好友张莉孩子的小名。
张莉是医生,工作忙,尽管杂货店和书屋是瞿青卿出资,但两人都喜欢阅读,平时一起管理书屋。
“去年10月,我把杂货店和书屋店铺租下来,两家店虽然在一起,但装修时没办法打通,因为我们都喜欢看书,当时就决定把9平方米店铺开成书屋。”
今年1月,六圈书屋对外24小时开放,里面有大约1000本书籍。
“我比较喜欢哲学类,孙莉喜欢文科类,这些书都是我们从上海旧货市场一本本淘回来的,偏人文社科,还有小部分是别人捐赠的。”
书屋无人看管,全天开放,3个月来却没丢失过一本书。
“很多来杂货店的宝妈会带孩子到书屋看一看,坐一会儿。我们更希望大人带着孩子进来,下雨天大家也可以进来,一边看书一边避雨。
“我们装了监控,其实从来不看,我觉得哪怕有人把书拿走,能看书也是一件好事。”瞿青卿笑着说,她最近在读《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和《中国文学史》。
有一次,张莉在医院的同事说,下了晚班回家,夜深人静时走过书屋,经常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里面读书,在医院忙碌一天的紧张神经,也会放松很多。
“书屋旁的社区有位阿姨,很爱看书,有一次她走进书屋告诉我,之前都要去很远的地方借书,这次带了身份证,希望能借三本书,后来她借走了一本关于外星人的书,还有《灵与肉的剖白》和《梦溪笔谈选读》,最近阿姨又借走了《瓦尔登湖》,已经读了4天了。”
瞿青卿说,小小的9平方米书屋,尽管没有收益,但收获满满。
“我以前比较爱自由,经常旅行,随心所欲,杂货店也是很晚才开门,但自从有了书屋,都会尽量早点来,因为总有人等着我,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