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健康行动正在路上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姜思琪

饮食变迁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膳食结构在几十年间完成了从“不够吃”到“不会吃”的跨越。但根据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这些惊人的数字直观展示了体重管理的刻不容缓。当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版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和儿童青少年、成人肥胖食养指南时,这场自上而下的健康行动已悄然突破传统公共卫生运动的边界。

体重管理,既是减脂也是减支。肥胖不仅影响身材,也容易伴生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等问题,除开疾病、遗传等因素,不少肥胖是不合理饮食导致的,能够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改善。科学减脂,除了收获健康,还能节省一笔本不必要的开支。着眼个人,肥胖导致的慢性疾病在持续消耗着积累的财富;放眼全国,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因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约为2024年青海全省GDP。通过健康饮食就能省下来一笔可观的支出,再花在“刀尖上”创造更大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国民健康行动,重在构建健康理念。体重管理可能只是一时需求,但健康理念将伴随终生,成为可传承的文化基因,影响一代又一代。国家版食谱将各地饮食习惯纳入考量,注重在满足人体日常所需的能量范围内搭配更合理的饮食结构,破除了间歇性断食、少吃、不吃的观念,向民众传递出减肥要循序渐进的健康理念,也体现了健康管理重在平时,久久为功。

重塑生产要素质量是行动的主旋律。劳动力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健康的人力资本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竞争力,我们总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实已然暗含着这样的理念。在健康理念的影响下,劳动力的健康改善和长期保持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这种微观层面的改变聚合为宏观动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能量。但有健康理念不代表就有健康的实践,在加班盛行,多数打工人无法做到健康、规律生活的当下,达到这样的效果仍需要多方的协同配合。劳动力持续内卷的背后,是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企业拼命文化的裹挟、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不消除这些负面影响,这场健康行动永远不会迎来真正的胜利。

构建美好生活是行动的最终篇章。食谱一发布就得到了全国积极响应,中小学、高校、企业食堂迅速复刻,社交媒体上网民纷纷自制打卡。这些具象场景,折射出了国民对质量型生活的认可和追求。大家都很清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体重管理和肥胖食养只是起点,我们距离理想状态还有距离,但我们至少行动起来了。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是过程,构建美好生活才是终点目标。

站在长期视角审视,这绝非简单的体重数字游戏。它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健康觉醒,是对国民生活方式的系统纠偏,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奠基工程,需要用点滴努力汇聚洪流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最为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