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易筋经 真像金庸武侠小说里说的那样传奇吗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徐慧兴

走近浙江非遗传承人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浙江75人榜上有名,位列各省区市第一。目前,浙江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1人,总数居全国第一。前几天,带着对“至高功法”的好奇,快报记者探访了天台山桐柏宫,与因易筋经而新上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福海面对面,沉浸式体验了一回“易筋经”。

提到“易筋经”这三个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武侠小说里的功法吗?

没错,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不止一次提到易筋经。在武侠世界里,武者们认为易筋经具备伐骨洗髓的能力,能让练习者功力大增,是武学功法中的顶尖存在。

那么在现实中是否也有易筋经,它是否也像小说中说得那么厉害呢?

实际上,早在2002年,易筋经就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四大健身功之一。

而天台山易筋经的非遗传承人,正是天台山桐柏宫的总教头王福海。

桐柏宫总教头

位于台州市北部的天台山,自古有着佛宗道源的美称。山中的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桐柏宫则是道教南宗的发源地。

天台山桐柏宫道长张高澄在《天台山易筋经》一书的序文中介绍,《易筋经》经考证为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天台山紫凝道人宗衡托名菩提达摩所撰写。它原系道家导引之术,后来被推为中国传统健身功法的经典。

记者在天台山大瀑布上面的水库边,距离桐柏宫1公里的一处民房小院里,见到了正在为练习者们指点动作的天台山易筋经非遗传承人王嗣嵩道长。

一身素袍和一束长发,自然而然给人以仙风道骨的感觉。王道长说,他每周会在桐柏宫开一次讲授易筋经的课,对没有赶上课的易筋经练习者,他就在这个农家小院里为他们做指点。

当天在院子里练习易筋经的练习者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他们都是办公室里的白领,因为工作原因,此前身上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的地方。

“我是请了年休,专程来请王道长指点的。”来自北京的姚女士说,她是经朋友的介绍开始接触易筋经,但自己练习的时候总觉得不得要领,所以趁着年休来请教。而像她这样的练习者,王道长每周都要接待好几批。

“一门深入”的习武者

王道长本名王福海,是一位出生于台州仙居县的70后。

家里有习武的传统,这使得他从小就开始跟随家里长辈学习武术,18岁开始云游全国各地,拜访武术名家,得到指点后武艺精进。

“我在福建的武校和广东的武馆都有任教。”他说,武术对他来讲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原先的人生轨迹,他大约会在武校或者武馆一直教授武术到退休,但2001年,他遇见了张高澄道长,最终应其邀请,离开武校,只身来到天台,开始练习易筋经。

王道长将各门各派的武术视作是中华武术文化这个大树上的繁枝茂叶。“中华武术文化丰富璀璨,枝繁叶茂,而易筋经如同主干。”他说,天台山易筋经仅有八式,动作简单易学,正合了“大道至简”的学说。

2002年,他来到天台山之后,得张道长的天台山易筋经真传,长期栖身于赤城山悟月楼边的石硐,每天晨起练习易筋经。赤城山是景区,也是天台山中诸多运动爱好者的热门晨练点。晨练的人中有许多爱好武术的人,就跟着王道长练习易筋经。

随着跟练的人增多,王道长的名声也传开了,有人远道而来,专程向他讨教。

待两年后王道长入桐柏宫时,他和易筋经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外国人也为易筋经着迷

王道长说,尽管没有武侠小说中写得那么神奇,但易筋经“伐骨洗髓”的作用在现实中还是有一定体现的。

“坚持练习的人,身体状况好起来了,这就达到了‘易’的效果。”他说,对初练者尤其是身上有些部位不舒服的人来讲,易筋经动作的练习效果“立竿见影”。

因为易筋经只有八式,好记,动作也容易做,对练习者来讲门槛很低,不分男女,不分年龄段都可以练习。

“站着可以练,坐着可以练,甚至躺着的时候也能练。”他说,主打的就是无门槛,全民健身。

天台山易筋经经过多年的传播,在天台县已经形成了氛围,很多长期在国外做生意的天台人回到天台之后,也会专程组织速成班,跟着王道长一起练习,学成之后带到国外,传授给自己的员工们,如同学校做早操一样,大家一起练习。

而这种群体练习易筋经的现象自然也引起了外国朋友的注意。

“一些感兴趣的外国人参与了进来,有的还专程来到桐柏宫和我们交流心得。”王道长说,这对他而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在桐柏宫的练武场上,他第一次使用翻译软件为外国学员们讲课,向他们介绍天台山和易筋经的历史。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易筋经,我们专门编写了书籍,不过外国人看不懂。”他联系了一位在香港读书的徒弟,将易筋经的学练图册翻译成英文版,提供给那些外国“徒弟”。

沉浸式体验“易筋经”

“你不体验一下吗,不然无法体会易筋经的神奇之处。”王道长说。

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烦恼:保持坐姿工作太久,经常出现腰椎酸痛的情况。这大概也是多数办公室一族遇到的问题。

王道长带着记者到农家小院的空地上,让记者左手握住右手的腕部,右手掌心向上,将手臂向上伸,身体站直后,配合呼吸,手臂一松一紧,带动拉伸身体。

保持这个动作大约坚持了5分钟,王道长又让记者张开手掌,将手臂缓缓放下,稍作片刻休息之后,将手臂自然下垂,身体向前弯腰再站直,手臂随着身体的动作前后摆动。做完20次前后摆动的动作之后,记者确实发现身体轻松了很多。

王道长说,天台山易筋经八式其实是最基础的锻炼动作,根据不同人的特殊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演化,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就是传统功法的魅力所在。”他说。

根据学员们反馈的信息,城市里的上班族们留出来锻炼的时间很少,亚健康的情况比较普遍,而易筋经正好能满足大家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锻炼身体的需求。

王道长说自己有个愿望,希望全国有更多的人能通过易筋经得到锻炼,也希望易筋经能走出国门,传播给更多的人。

王福海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自幼习武,18岁开始云游访师。2002年至天台山问学于全真派第27代传人张高澄道长,得天台山易筋经真传。现常驻天台山,在桐柏宫每年举办的易筋经学习班中担任总教头。 擅长:讲究“以武入道”,通过武术动作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辅助内丹修炼。除易筋经外,还擅长太极拳、形意拳、硬气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