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如何以“情绪杠杆”撬动精神文明共建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朱婷婷

一只通体雪白、头顶蒜苗的“蒜鸟”以呆萌形象席卷社交平台,除了可爱的外表,“蒜鸟”通过挖掘方言共情力被应用到公交车等场景中,激活了文化符号的情感价值,助推文明新风的弘扬。如何让文创产品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成为治愈情绪与传递价值观的“情绪杠杆”“蒜鸟”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

地方性表达的普世化突围。“蒜鸟”以武汉方言“算了”的谐音为内核,将化解矛盾的智慧凝练为“武汉和平鸟”的文化意象。这种设计将方言的“听觉记忆”转化为视觉符号,既保留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传统处世哲学,又以萌趣形象消解说教感,使地域文化突破地理边界,成为全民情绪共鸣的载体。正如苏州博物馆“大闸蟹”文创通过捞蟹、绑蟹等互动传递地域饮食文化,“蒜鸟”的方言发声功能同样以互动性强化身份认同,让地方性叙事升华为“普世价值”符号,创造了独特的网红属性IP。

情绪价值的场景化嵌入。‌“蒜鸟”火爆出圈的核心在于精准切入矛盾调解场景:设计师以自身家庭夫妻矛盾为灵感原型,将发声“哄人神器”的功能与毛绒玩具的陪伴属性结合,使消费者在捏压玩具听方言时,同步完成情绪释放与关系修复。“蒜鸟”文创还被用于公交车等场景,小小的毛绒玩具无形之中起到了“调解员”的作用,这种“解决问题导向”的设计思维颠覆了传统文创单纯观赏的逻辑,让这个毛绒玩具兼具情感投射与实用价值,印证了当代社会对“可触摸的温暖”的迫切需求,而文创产品也能助益积极价值导向的树立。

社会共识的柔性传播。‌“蒜鸟”文创的走红揭示了“通过娱乐化表达传递严肃价值观”的文化传播新路径,它将方言文化和市井智慧转化为现代交际指南。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中,撒贝宁用地道武汉方言“蒜鸟”劝架,也以主流媒体背书,让大众感受到方言文化的趣味性和魅力。这种“软性教化”模式,比传统宣传更具渗透力。如今,国潮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通过捕捉社会情绪痛点,让文创成为传递价值观的“柔性介质”,可以获得更多情感共鸣。

当文创产品成为化解社会情绪的“解压阀”、凝聚价值共识的“连接器”,文化创新便真正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性循环。这种以人性化设计激活文化生命力的模式,或将为文创赋能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提供更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