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边的机器人,已经开始“练摊”了!
都市快报讯 给机器人看一看商品,就能知道价格。再打开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支付。
最近,一则机器人在西湖边“练摊”的视频火了——视频中的机器人迈着机械步、戴着“黑墨镜”,个子虽然不大却机灵得很,还能熟练地和游客对话、收款,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围观。
机器人“练摊”
是传统市集的一次探索
这个在西湖边“练摊”的机器人,名叫“小杨”,视频中是它第一次在西湖边的湖畔有艺市“试岗”。
上岗首日,“小杨”便承担起市集客服工作——当你咨询商品的价格或者品类,“小杨”能够快速给出准确答案。当你打开手机支付,“小杨”也能扫描二维码进行收款。
除此之外,“小杨”还“抽空”分担了一些景区咨询导览服务工作,当游客对景区分布感到迷茫时,“小杨”能通过清晰的语音播报,详细介绍沿途各个景点的特色与历史文化背景。
现场,“小杨”根据实时的景区人流量数据,灵活推荐路线,帮助游客避开拥堵区域,节省游览时间,让游客在欣赏西湖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凭借大的数据库与算法,‘小杨’能够快速响应顾客咨询,解答常见问题。”湖畔有艺市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试岗”的“小杨”,是杭州湖畔有艺市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泛嘉科技的一次探索性联动,双方尝试运用AI大模型思考在传统市集管理中的多元应用场景的可能性。
能文能武
有望在市集管理中发挥潜能
湖畔有艺市是西湖边的常态化特色市集,位于湖滨路步行街西湖音乐喷泉沿线,主营文创、非遗、手作等各类有趣好玩的文化产品。
自2023年开市以来,市集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规范的制度化管理体系。
“目前,我们在商户准入环节中主要依靠人工客服对照现存品类库进行初选,并人为判断商户是否符合市集进场标准以及是否触达品类上限。”湖畔有艺市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高度的专注与精准判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影响市集的品类布局与整体运营。
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针对“商户违规经营”的巡查工作,更是耗费大量人力、时间与精力。
“但机器人在商户管理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该负责人表示,除了“客服”工作,机器人有望协助管理方进行商户准入的初步筛选,通过数据分析快速匹配品类需求,为人工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在日常巡查中,借助图像识别与数据分析技术,机器人可实时监测商户经营行为,及时发现超范围经营等问题,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据悉,首日“试岗”所需的技能,“小杨”只用了数小时便完成了学习。
机器人会不会“抢人类饭碗”?
视频下,有网友担心:“原本还说失业了去摆摊,现在看来摆摊也要和机器人‘竞争上岗’了。”
也有网友持乐观意见:“以后摆摊都不用自己吆喝,雇个机器人上班,自己只管玩就行。”
机器人会不会“抢人类饭碗”?
湖畔有艺市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人工智能能够高效处理大量复杂性的数据分析工作,但在一些需要情感沟通、灵活应变与人文关怀的场景中,市集工作人员的优势依然无可替代。
例如,面对商户、消费者等的特殊需求时,管理人员的同理心与经验判断能够更好地化解矛盾、满足需求,维护市集和谐营商氛围。他认为,科技能够提升管理效能,但目前无法很好地拿捏人性化管理尺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赋能产业发展,同时掌握好人性化管理的温度,是各行各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正如湖畔市集管理团队所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他们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市集品质、优化市集氛围营造、深化游客互动体验及优化人性化管理的深度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