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先火!杭州这座博物馆为何让全城疯狂打卡?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涂玥

杭州日报讯  3月的杭州,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未开先火了!

乍暖还寒的季节里,这座历经两年建设的临平地标性建筑,已然成为全城热议的焦点。远远望去,它宛如一块镶嵌着绿宝石的白玉,神秘又壮观。

最近,许多市民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启“打卡”模式:有人在馆前直播,带着网友“云参观”;有人提前探馆,把美照发到社交平台,瞬间引来一波流量。这座博物馆到底有何魔力?

建筑造型,惊艳了时光

向下俯瞰,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外形如山,通过高低错落的屋面和大面积开放式石材幕墙,营造出起伏的山峦意象。

据说,整个建筑设计围绕“以玉为媒,间架为山”的理念,巧妙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项目占地面积约27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建筑群采用地景式布局,既有传统木构建筑的韵味,又通过现代几何线条表达简洁的美感,这种非对称堆叠与锐利折线切割的设计,颠覆了传统建筑的平衡范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简约审美。

打卡点满满,年轻人的最爱

为了打破博物馆严肃庄重的刻板印象,这里设置了多个“打卡”点:

西南端的仰角墙面:倾斜石材设计,视觉张力十足,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北面的悬浮楼梯:与通透幕墙交相辉映,踏上顶部,玉架山遗址公园的美景尽收眼底。

“博物馆的主体工程已于2024年底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展陈施工。”建设单位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蒋童勋表示,为了让博物馆与公园更好地融为一体,玉架山遗址公园也在同步开展展陈施工,并进一步完善周围附属配套。

展厅探秘,文物与科技的碰撞

远观终究不过瘾!为此,记者专门联系了开投集团来了一次实地探访,带大家走进展厅,过过眼瘾!

从东南端入口进入,按照游客动线,博物馆一楼分别设置了临平遗址厅、茅山遗址厅、特殊人群体验厅以及社教中心、文创区。每个展厅都采用了主副线的设定来阐释各自的故事。

比如临平遗址厅,主线是系统介绍良渚时期临平遗址群的自然环境和先民生活,副线是介绍考古学复原史前文明的方法。

二楼的玉架山遗址厅是整个博物馆里面积最大的展厅,约1347平方米,将展出1000余件出土文物,涵盖玉器、陶器、石器等不同类别。

参观者可站在二楼北望公园观看玉架山遗址的实景,然后回到展厅近距离了解实物,由此形成了玉架山遗址的体验闭环。馆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考古复原的虚拟信息同遗址真实世界巧妙融合,让游览趣味性倍增。

文明的传承,从这里开始

回到一楼中央大厅,透过幕墙玻璃向北望去,黑色石材地面与镜面水池自然衔接伸入远处遗址,那里正是遗址一号环壕。

五千年前的一粒稻种,在玉架山的沃土中苏醒,诉说着良渚文明的故事;五千年后的今天,一座考古博物馆在临平破土而立,让沉睡的文物再次折射出文明的光辉。

开馆在即,你准备好打卡了吗

据确切消息,这座临平地标性建筑将要在今年上半年跟市民朋友们见面了。

地址:临平区兴中路与绿洲路交叉口

如何到达:自驾,导航搜索“玉架山考古遗址博物馆”即可;公共交通,乘425公交车到董家店桥公交站下,再往东步行600米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预计5月份

温馨提示:博物馆室内正在展陈施工,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游客可在外围打卡拍照,或在遗址公园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