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的“山歌”,戳中了谁的心?
杭州日报讯 刚刚过去的周末,杭州进入“刀郎时间”。“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开场一曲丝竹管弦相和的《花妖》,从良渚文明到吴越春秋,再到南宋风华。这是刀郎送给杭州独有的浪漫,成了这个春天西湖烟雨里美丽的韵脚。
这次刀郎杭州演唱会,仅在大麦网这一个票务平台点亮“想看”的,就突破了75万人,“超过98%同类演出”。从去年9月开启巡回演唱会之后,刀郎这把火越烧越旺,甚至超过了周杰伦、五月天、林俊杰等顶流艺人。“山歌响起的地方”也成为当下火热的现象级演唱会,门票一秒售罄。
这是一场打破圈层的“集体狂欢”。记者看到,在台下沸腾的,有穿着比参加婚礼还正式的中年大叔,有暂停抢单一天的网约车“单王”,还有膝盖手术后杵着拐杖的75岁上海奶奶。
奥体中心体育馆内万人大合唱,场外更是人声鼎沸,盛况空前。城市阳台、万象城、西湖边,无数刀迷掀起隔江共振的应援声浪。最夸张的是从体育馆外一直延伸在地铁站口的天桥下,聚集了数万名没能买到门票的歌迷,他们把livehouse直接搬到了演唱会的场外。
现场数面刀郎海报墙上,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各路刀迷的名字。主角是一群40-60岁的群体。演唱会结束后,55岁的山西阿姨Ada写下,刀郎的音乐是一把时光的“还魂伞”,为所有不肯老去的灵魂,撑起了一片春天。
如果从“刀郎热”说开去,这可能是一个需要层层剖析的社会学课题。但直观地看,刀郎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划破长空的风沙声线,把人间与悲悯、青丝与白发刻进音符,击中了众多中老年人的心灵。
聚集在天桥下的,还有不少送完最后一单赶来的快递、外卖小哥,以及刚下工地、戴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他们风尘仆仆,是社会中沉默的大多数,也是鲜活的大多数。刀郎的山歌经常盘旋在长途货车的广播里,回荡在农贸市场的烟火间,怒放在工地板房的梦想中。对他们来说,刀郎的歌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触动人心的,总是真挚而质朴的情感。
这场演唱会,还成为了一次代际破冰的文化仪式。各大社交平台上因为刀郎演唱会而聚集起了许多争相分享彼此给父母抢票的故事——不舍得给周杰伦、五月天花的钱,都为了父母给刀郎了。不少外地来杭送父亲看刀郎的年轻人还在网络上抱起了团,相约演唱会时一起江边看灯光秀、莲荷里逛街、太子湾赏花。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在时光的褶皱里,刀郎的歌声穿透代际的云层,成为了两代人的情感羁绊与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