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35岁“魔咒” 推动公平就业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华丽

近期,35岁就业门槛问题再次被关注。很多人一到35岁,仿佛就被贴上了“职场过期”的标签,找工作难、晋升难,甚至被裁员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应尽快遏制35岁就业歧视现象。

35岁不是“天花板”,而是新起点。35岁正是职场人经验丰富、心态成熟的黄金期。很多人觉得35岁以上的员工学习能力差、跟不上节奏,但这其实是一种偏见。这个年龄段的职场人,往往更懂得如何高效工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他们经历过风雨,处理问题更加沉稳,这些都是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要打破35岁歧视,首先得改变社会的刻板印象。企业和HR们需要意识到,年龄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35岁不是职场的“天花板”,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企业应该更看重员工的实际能力和潜力,而不是简单地用年龄画一条线。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要对自己有信心,35岁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机会。

法律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得动真格。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就业歧视,但在现实中,35岁以上的求职者依然面临各种隐形的门槛。比如,一些招聘要求上写着“年龄35岁以下”,或者面试时招聘者会委婉地问:“你觉得自己的年龄会影响工作吗?”这些细节提醒我们,必须将法律精神落实到位。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明目张胆的年龄歧视行为进行依法严惩。其次,求职者也要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用人单位知道,年龄歧视是有代价的。只有法律真正“硬”起来,求职者才能更有底气。

终身学习,35岁也能“逆风翻盘”。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场环境在不断变化,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很多传统岗位正在消失,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对于职场人来说,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技能,很容易被淘汰。所以,所有人都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无论是通过线上课程、职业培训,还是自学新技能,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企业和政府也应该提供更多支持,比如设立专项培训基金,或者推出针对中年职场人的技能提升计划。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5岁就业歧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改变对年龄的偏见,完善法律保障,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35岁不是职场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未来的职场一定会更加公平、包容,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