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千万人口大市诞生!谁是长三角下一座千万人口城市?
都市快报讯 3月10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公报显示,2024年末,安徽全省常住人口6123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增长0.03%。公报发布了16市常住人口,其中合肥市常住人口为1000.2万人,城镇化率86.38%。
上述消息显示,安徽省会合肥市常住人口突破一千万人关口。合肥就此成为我国第18座常住人口破千万的城市。
截至2024年年底,人口超过千万的17个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杭州、石家庄、临沂、东莞、长沙、青岛。
合肥市天鹅湖(图源新华社)
合肥成为人口增长“黑马”
在万亿城市序列中,千万人口似乎是一道分水岭。
身处强手如林的长三角,多年来,合肥人口腹地不断被争夺,不仅南京以“徽京”自居,还面临上海、杭州的虹吸。即便如此,合肥仍旧成为人口增长“黑马”。2024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达到1000.2万人,相较上年增加14.9万人。
2023年末,合肥常住人口达到985.3万人,较2022年增加21.9万人,居万亿城市人口增量第一位。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21.9万人的增量中,除1.8万人是自然增长外,其余20.1万人全部是外地迁移而来的人口,足见合肥人口吸引力之强。数据还显示,2023年合肥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35万人、创历史新高。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合肥常住人口大幅增加,胜在“押宝”高新技术产业押对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第一大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快人一步,2023年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居万亿城市第三。
温州“一步之遥”
截至2024年末,浙江省温州市常住人口达到985.2万人,距离千万级人口城市仅差14.8万人,成为长三角最接近“千万人口俱乐部”的城市。
作为民营经济发源地,温州曾长期领跑浙江人口版图,2010年常住人口就达到900万人。但是,受产业转型滞后影响,人口增长一度放缓,陷入“失速十年”,2019年人口增量跌至2.5万人。
不过,2023年起,温州迎来转折——以8.2万人口增量反超宁波,2024年更以9.1万增量(领先宁波1.1万)将常住人口推至985.2万,距离“千万级”目标仅剩约15万人。
为加速人口集聚,2024年,温州深入实施“瓯越英才计划”,迭代推出“人才新政40条”4.0版,引育大学生、技能人才共21.3万人。
2025年,温州进一步提出“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机制”,通过优化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吸引人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州明确提出,提升城市发展“青和力”,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构建人产城融合新生态,全力冲刺千万级人口城市。
“后备军”竞争激烈
除温州外,宁波、南京、徐州也在“千万人口”城市候选队伍中。
其中,宁波以977.7万常住人口紧随温州。
2024年,宁波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达两位数,带动“361”产业集群产值增长7.5%,新增“三首”产品数量创新高。近五年年均吸纳7.4万人口,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推进,城市间的竞争将从“人口数量”转向“人口质量”与“服务能力”,谁能构建更优的产业生态、更包容的公共服务,谁就能在人口争夺战中占据主动。
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公共服务作为战略支点。例如,宁波首个人工智能生活服务场景日前正式上线,同时推行“浙里新市民”应用,实现流动人口居住证办理、积分入学等41项服务“一网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