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批作文”进入杭州中小学,这下可炸开锅了!评分标准怎么设定?老师会不会成“甩手掌柜”?

杭州新闻
浏览量
作者:记者 胡鸿

杭州新闻讯  日前,有业内人士称:西湖区的35所小学和8所初中,本学期将试点用AI技术批改作文。

“AI有情感吗?”“技术是否成熟,评分标准怎么设置?”“批作文本来就是老师的工作,有了AI还要老师做什么?”“会给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影响?”……听闻这样的消息,不少家长向我们求证,表示“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都‘炸锅’了”。

沸腾的消息,才有意思。带着各种疑问,记者来到西湖区的杭州市育才实验学校,该校已于一年多前先行探索“AI批作文”,今年在3—6年级全面铺开。

【现场直击】

40篇习作,40秒扫描

10分钟完成《批阅报告》

育才实验学校五年级语文老师杨菲,为我们展示了AI批改作文的全流程。

她将40份学生课堂习作的稿纸放在机器上,“刷刷刷……”40秒时间,纸质文稿全部完成扫描。

扫描后的电子文稿同步传送到了AI作文批改系统,系统马上对文稿进行电子批阅,10分钟后全部批改完成。AI模拟教师手写体,圈出了错别字、病句等,右边的修订栏批注了“佳句”“建议”“润色”等内容。每篇作文还生成一份《批阅报告》,内容覆盖一张A4纸,分为教师点评、谋篇布局、写作要求等级、写作综合评价以及分句点评。

“电子批阅报告会发送给对应的语文老师,老师会对此进行再审核,手动调整无误后再打印发放给学生,学生回家完成作文修改。”杨菲说。

一年半之前,学校决定与从事人工智能教育的技术公司开发这套系统。

育才实验学校校长倪勤介绍,这套系统在前期使用中遇到不少技术难题,包括稿纸的设计、批改的手写体、批注的内容。其中,最头疼的问题是精准识别儿童的书写,“儿童的手写体识别是个技术活,光一个‘的’就会有许多版本,前期系统识别遇到障碍,导致整个事情无法推进。”现在,随着输入的手写体版本越来越多,系统识别已经不成问题。

倪校长表示,在开发和运用技术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关注人本,把握教育的内涵,目前AI批改作文暂时主要应用于教材单元习作的教学中。

【老师反馈】

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习惯

挤出更多精力用于个性化教学

单元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除了教学之外,批改和点评作文牵扯老师更多时间和精力。

作为学校最早一批尝试使用AI批作文的语文老师,育才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林枫俏说,AI作为一个教学工具,成为语文老师的助手,确实提升教学效率。以前批改40多位学生的作文至少需要半天时间,如果手上有其他教学任务还会被耽搁,等到两三天后讲评时,有学生甚至已经忘记自己写的内容。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回忆,很早之前作文批改形式是面批,老师当着学生的面,逐字逐句指出错别字、病句,并写下自己的评语。现在,很少有语文老师能这么做,“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重,老师没有时间精力做到面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AI批改弥补了现在语文老师的不足,也对教师如何利用大数据促进教育教学以及提升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班级哪些学生错别字较多,文字通顺水平低于年级平均标准,优秀作文占比不高等,反馈的大数据被应用于学校的教学以及教研当中。

杨菲登录学校钉钉平台,亮出后台大数据,对记者说:“这些数据倒逼老师们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果,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

DeepSeek横空出世,AI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已在眼前,这也是很多中小学校决定尝试“AI批作文”的原因之一。“各项技术逐渐成熟,可以试试,同时我们也做好了接受挑战的准备。”一位学校校长表示。

语文特级教师、文三教育集团总校长杨凌英,也第一时间申报了试点学校,并决定在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群体先行推广。AI生成的文字会不会过于公式化,缺少了教师应有的温度?这也是她担心的问题,“方法总比问题多,随着AI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个问题一定能得到改善。”她认为,批作文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今后语文老师运用AI批作文完成常规性、基础性的动作,反过来看,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完成个性化的教学,“老师可以从繁琐的基础教学事务中脱离出来,针对自己班的学情,更好地因材施教。”

对于大批学校启动AI批作文试点,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相关人员解释,AI批作文在全区推进是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主要目的是鼓励教师用智能工具辅助开展教学设计、资源整合、作业批改与学情分析等工作,探索如何将 AI 技术与传统作文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及家长反馈】

修改作文变得更轻松

希望评语中保留“温度”

对于AI批改作文,学生们是怎么看的?是否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

杨菲老师班级的学生袁悦觉得,《批阅报告》批注了“佳句”,给出的修改意见,让自己知道了一篇好作文是什么样的,“对写得不好的句子,它会教我如何润色,给出针对性的帮助。”五年级学生舒翌宸反馈,“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害怕写作文了,回家修改也不用爸妈来辅导。”还有学生表示,对其帮助最重要的是,“AI会圈批出我作文中的许多优点,让我没有觉得写得很差,更有自信了。”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软件对基础的语句语病修改较为有用,但评语内容比较格式化,缺乏审美,希望能增加一些个性化的点评和交流,“建议学校不要全让AI当家,基础错误让机器管,但那些走心的点评还得老师来。”

其实,学校也一直在观察学生学情。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年级语文作文平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个别学生的写作能力发生了质的转变。杨菲老师翻出一位男生的8篇作文,第一单元作文只有两三百字,语言文字通顺,等级基本合格。到第八单元的写作时,他的作文不光字数增加了两三倍,行文也更加流畅,进步明显。

老师们发现,总体来看,使用AI批改作文后,班上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受益最大,“因为这些孩子往往素材积累少,语文基础比较差,这样细致的批改等同于一次作文辅导,每一次都让他们有所收获。”

是否真正对学习有利,是评价各类教学工具好坏的金标准。对于“AI批作文”,我们也将持续观察并跟进报道。

【记者提问】

问:写作不是算术,答案能够一目了然。AI是从哪些维度去批阅作文的?

林枫俏:一开始,AI批改作文确实不尽如人意,系统批阅标准与学校教学标准不配套。之后,学校对每学期的8篇单元习作,设定对应的评价标准,并反馈给相关技术单位,对系统进行修改。每学期开学前,语文老师们会对作文标准进行学习和研究,并提出新的修改意见。

例如,三下第一单元作文是《我的植物朋友》,根据材料积累、材料选择、结构完成、语言丰富、文句通顺等5个维度设定评价标准。几个维度下还进行了细化,如病句每句扣0.5分,错别字每字扣0.5分,每项最高扣2分;文章缺少开头结尾扣2分,没有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有抒发真情实感扣2分。

问:作文是有情感的,AI能读懂儿童语言和情感吗?

林枫俏:个别孩子语言表达口语化、儿童化,文章虽然流畅,但是评价偏低。目前来看,AI的确还缺乏对情感的共鸣能力。所以,我们会让老师进行在线审核,做人工调整。

问:线上审核,老师主要审核哪些内容?

林枫俏:40篇作文,需要审核1个多小时。老师主要查看等级的合理性、与标准的匹配性、特殊表达的认可度、识别上的误差。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及时反馈给学校要求做技术完善。

问:从技术来看,感觉AI完成得还不错。但是作文是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老师们能在1个多小时内看完全部习作吗?会不会导致师生间情感链接缺失?

林枫俏:AI习作批改只是针对单元作文。单元作文本身就是一种主题式或者命题式的习作,目的是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其余的日记、周记等小作文,更能体现孩子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这些都是由老师手动批改。所以,学校并未将所有作文都用AI来批改,以平衡好“技术”和“人本”。

问:既然能够用AI批作文,如果有学生“耍小聪明”,是否也会根据阅卷评价维度进行AI写作?

林枫俏:目前AI批作文只是针对课堂习作,没有用于家庭作业。在学校,学生也是不能随意使用AI工具的。

这里必须提醒学生及家长,AI是强大的学习辅助工具,但并不能替代学习和成长,千万不要自己不思考,照着AI抄袭。我们需要更好地去理解和应用AI工具,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如果只是单纯依赖AI去获取答案,则会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