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神话》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出海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刘铭珺

2025年春节档,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突破120亿元票房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之前,国产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则斩获TGA“最佳动作游戏”奖项,全球销量突破2800万份。这两部现象级作品的成功,看似是娱乐产业的偶然爆发,实则是中国文化自信与全球化传播的一次系统性胜利。从“神话改编”到“文化出海”,中国青年创作者以传统为根基,以创新为引擎,以技术为支撑,向世界展现了现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本质上是当代中国青年对经典故事的再诠释,是经典故事的“破圈实验”。《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蓝本,颠覆传统神话的线性叙事,赋予孙悟空觉醒与抗争的现代内核;《哪吒2》则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呼应当代青年对命运自主的追求。这种对经典故事的重构,并非对文化的否定,反而是以当代视角,通过现代形式将“天人合一”“顽强抗争”的价值观转化为全球观众可感知的艺术作品。这种“去说教化”的柔性传播,赋予了中国文化跨代际、跨地域的传播力,使中国文化出海迈出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关键一步。

青年创作者的独特优势在于巧妙运用了“双重基因”——既深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备国际化审美的视野。《黑神话:悟空》将北朝塑像、唐宋建筑融入游戏场景,构建了神秘宏大的东方美学世界,同时以陕北说书作为剧情推进旁白,让世界惊叹于中国东方魅力;《哪吒2》通过流媒体全球发行,让东方故事突破文化壁垒。新技术加持传统文化内核,为中国文化出海提供了可持续的范式。

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文化出海已进入新阶段。当传统文化遇到青年创新力,当工匠精神搭载技术革新,中国IP正以自信之姿,在全球文化版图中树立自己的地标。中国文化正以更细腻、更包容的方式,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因为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复述历史的辉煌,而在于让世界看到一个不断生长的昂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