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龙”出圈:准00后海归来杭实习,老板比他还小3岁,打动他的是什么?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沈积慧

都市快报讯  最近,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准00后卢丁铭,在杭州“入职”了一家公司,开始了实习生涯。

工科双学位的他进入的并不是互联网或科技大厂,而是一家成立时间不到半年的无人机公司,老板比他还小三岁,是个无人机极客。

说起极客,很多人会想到乔布斯以及他所说的那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饥饿,保持好奇)。

如果说杭州上一波互联网创业热潮中,大多数创业者和公司专注于模式创新,那么在这一波AI引领的创业热潮里,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拥有热爱和技术理想的极客,正在密集涌现。

“扫了一眼乱七八糟的实验室立马喜欢上了”

99年的卢丁铭刚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工程学院和美国普渡大学航空与交通技术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专业和无人机系统本科学历。

他入职的无人机创业公司叫重隼科技,才刚创立不久,面试卢丁铭的正是联合创始人蒋正豪本人。

面试时,丁卢铭特别参观和留意了实验室。“看到桌子各种材料堆得乱七八糟的样子,立马喜欢上了。”

他说这是一间“真正热爱技术的人就能秒懂的实验室”,虽然杂乱但都是好东西。

不得不说卢丁铭的眼光很准。位于南湖未来科学园的重隼科技,整个技术团队由一群00后组成,由蒋正豪领导——去年刚从温州理工学院毕业,因为在无人机业内的影响力,他已经拿到了两笔总额过亿的融资。

和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一样,00后蒋正豪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不过他们有相同的特质,都是动手力和学习能力极强的技术狂人。

高中时迷上航模和无人机的蒋正豪,大学时把学习以外的所有时间花在了无人机上:大一去温州的无人机公司打工“偷师”技术,一路混到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自己创立无人机工作室,大二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并开始盈利……除了无人机整机研发,重隼团队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搭建无人机负载平台。

招人“英雄不问出处”

最近,包括DeepSeek、群核科技、强脑科技在内的杭州六小龙集体招人。和过往很多公司在招人时强调学历和经验不同的是,这些科技公司的招人标准有些特别。

比如强脑科技一口气抛出了机器科学家/工程师、控制系统专家、神经科学家、机械工程师等8个技术岗位,并特意强调:我们不看学历,也不看年纪,经验,只要你的技术绝对好,热爱脑机接口这个事业,我们都欢迎你。

强脑科技的招聘负责人说,公司希望招募真正的极客,录用标准是“英雄不问出处”: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人,无论学历和经验如何,都会在这里得到重用。

这样招人标准放在强脑科技并不意外。公司创始人兼CEO韩壁丞本人就是一个坚信脑机接口“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狂人。

当时,身为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博士的韩璧丞和他率领的BrainCo强脑团队,是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的第一支中国团队,实验室就在哈佛大学的地下室。

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每次在地下室里举办派对,韩璧丞总会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讲述自己对脑机接口技术愿景。但毫无意外,每次应者寥寥,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韩璧丞是一个“研究特异功能的疯狂科学家”。

追求技术的理想主义自然变成了强脑科技公司基因的一部分,特别体现在招人用人环节。

后端软件开发负责人利东,就是这样一位在筛选简历时被特别筛选出来的技术极客。

上大学时,因为发现自己对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利东做了人生最大胆的决定:肄业。并一头扎进了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软件开发。他用课余时间和网络资源,自学了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和系统架构等知识。

因为出色的项目经验以及他在技术社区上分享的代码,利东从无数优秀的简历中被挑中,并进入了技术面试环节。面试官安排了他与强脑科技的技术人员面对面探讨技术,最后因为技术实力和对技术的热情,他以工程师的身份入职了强脑科技。并在短短两年,因为表现出色,晋升为后端技术负责人。

在利东的带领下,强脑科技的团队从零开始搭建服务器集群和微服务系统。面对高并发和高可用性的挑战,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的测试和优化。利东还设计了服务器架构,引入了先进的负载均衡技术和故障容错机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搭建了一个高弹性、可用性达到99.99%的高可用后台系统。

极客就是要改变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了令人着迷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30多年前,开放源代码运动倡导者,黑客文化理论家埃里克·雷蒙德(Epic S.Raymond)喊出这句话时,极客(geek)还只是一句美国俚语。这群性格古怪的人身上有一个标签:偏执的理想主义者。

类似的话王兴兴也说过:“只要足够专注,我不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这轮被挖掘的杭州科技公司,不少创始人身上,都有这种偏执理想主义色彩。比如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他的同事就曾这样评价他:完全不像一个老板,而更像一个极客。因为作为老板,他本人每天都在写代码、跑代码,学习能力惊人。

梁文锋的理想主义特色,同样在招人用人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DeepSeek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奇才,都是一些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四、博五实习生,还有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而DeepSeek招人就看两条:热爱和好奇。

和DeepSeek异曲同工的是西湖大学。他们在招收全球顶尖科学家时不重论文篇数、不重影响因子、不重论文引用率、不重人才头衔、不重获奖情况,看重的是有没有在自身的领域有独到的见解以及进入“无人区”的探索勇气。

这就不难理解,无论是冯骥的游戏科学、王兴兴的宇树科技,还是梁文锋的DeepSeek,都有种“横空出世”的感觉,他们在做的很多探索本身就没有前例可循,超出了大众甚至行业的认知。

用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的话来说,极客就是要改变世界。

这两天,有创业者现身说法,认为杭州有一个“i人”友好型政府。实际上,对很多极客来说,最常打交道的是代码和零部件,身为i人不善言辞,需要更懂他们的政府、资本、人才,愿意相信他们的能力和热爱。这或许也是如今他们能在杭州愉快玩耍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