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中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了老师返校后的热门话题 他们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啥?
杭州新闻讯 最近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频上热搜,票房接近百亿,猫眼、灯塔等权威电影数据监测平台刚刚又调整了对《哪吒2》的票房预测,已经达到了160亿。
11日是杭州不少学校的老师回校工作的头一天,教师大会上,《哪吒2》也成了老师们热议的话题。一名老师告诉记者,校长已经动员老师们去电影院,“既是为《哪吒2》冲击百亿票房做贡献,里面也有很多对老师、家长有启发的情节,开学后和学生聊聊,应该挺有共鸣。”记者也采访了一些老师,听了听他们对《哪吒2》的看法。
克服偏见、面对挫折……
开学第一课 哪吒当主角
采荷中学濮家校区老师陈娜,带着丈夫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了《哪吒2》,回家后一家人聊了挺久,“孩子一二两部都看过了,对里面的一些‘金句’仍然记忆犹新,比如‘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等,还聊出了不少新体会,我觉得把《哪吒2》用到开学第一课里,确实能给学生共鸣。”副校长胡蘅蘅表示,开学第一天,学校71位班主任会同时开讲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做自己的冠军”。今天采荷中学的班主任工作会上,这堂主题班会还成了不少老师研讨的重点。
这学期陈老师教初一,他想通过哪吒,教会学生们四件事:撕掉标签、打破挫折、掌握本领和独立思考。“哪吒生来就被贴上‘魔丸’的标签,被误解、排斥,但他从未认同这个标签,努力证明自己。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成绩、行为习惯,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其实每个人都有无限潜力,我们要勇敢地打破外界强加的负面标签,不要被他人的看法束缚。”她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曾被贴标签的经历,然后一起讨论如何像哪吒一样,用行动撕掉这些标签。
“《哪吒2》不再局限于个人命运挣扎,而是把视角投向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开学第一课只是一个伏笔,我还是希望初中三年,孩子们能跟着哪吒的成长轨迹,不只看重成绩,而是成为拥有家国情怀的人。”陈娜说。
记者发现,近些年“爆款”电影越来越多地走入校长的开学讲话稿和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像去年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就被频频引用。陈老师回忆,几年前还没有“开学第一课”的说法,开学后一般是重温班规校规,给孩子鼓鼓劲,“但说得太严肃,孩子也不爱听,所以我们开始投其所好,找他们喜欢的载体当话题,像这种‘爆款’电影,不少学生都看过,既有共鸣又有趣味。”这也让她觉得,老师的眼界得宽,得抬起头看向教室外。除了《哪吒2》,采荷中学不少老师的开学第一课话题中还有近来火爆的DeepSeek、春晚上的“秧Bot”和李子柒等。
《哪吒2》爆火的戏里戏外
揭示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安徽省特级教师、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高级教师、语文教学负责人纪继兰也趁热进了电影院,她觉得《哪吒2》在角色塑造上有独到之处,“对学生写作挺有借鉴意义,比如人物塑造,电影里的人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变化反而让人有往下看的兴趣,而且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石矶娘娘只出场了几分钟,但是也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臭小子,你给我等着!’和被哪吒打得七零八落还不忘找两片树叶装饰自己,一下子就把人物的乐观体现出来了。”这种对小人物的塑造、情节安排、包袱设置等,学生可以反复看、反复揣摩。
抛开写作,纪老师觉得,让孩子们了解到独立思考和思辨的重要性,是《哪吒2》很重要的教育价值。她直言,申公豹抱着弟弟的尸体,满腔怒火的那个镜头,真的把自己骗到了,“谜底揭晓前,我真的以为屠戮陈塘关百姓的就是他。但他不但没做,反而救了李靖夫妇,所以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的,不管是看人看事,得出结论前,得先有独立思考。”
《哪吒2》爆火后,也有一种声音,即它对《哪吒闹海》进行了“魔改”,是对传统神话的“毒打”。纪老师觉得这个观点有待商榷,“我们让孩子读《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希望他们读原著,而非修改过的‘青少版’,因为原著有那个时代的文化烙印,但像电影这种商业产品,我觉得还得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她也有个想法,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哪吒2》能改编得这么成功,“让孩子学会拥抱变化,去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才是他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该咋处?
也有老师从中受到启发
和老师们聊起《哪吒2》,不少人对哪吒父母很佩服。负责钱学森学校家长学校的校医吴娟就说,李靖和殷夫人是对“模范父母”,“特别是妈妈对孩子的接纳、对孩子梦想的无条件支持,我觉得可以用伟大来形容。”
而李靖在剧中的“人设”,更符合中华文化对传统父亲的定义,“他做得最好的一点,是在教育孩子上,始终和妈妈站在一条战线,而且非常爱妈妈,家庭很和睦,不会强求孩子优不优秀,同时,这对夫妻非常注重对孩子的陪伴。”
吴老师曾在学校开办过“父母研修班”,教父母如何育儿,她发现,《哪吒2》中的这几对父母,和研修班里的“知识点”有不少暗合的地方。比如电影最后,东海龙王敖光对儿子敖丙“放手”,让他走自己的路,“我们告诉家长,不要总是对孩子讲太多大道理,而是要问自己,你是否真正懂孩子,去分析孩子为啥会有这种想法。”在她看来,敖光的“放手”就是出于对孩子的理解。
也有老师把目光放在哪吒的老师太乙真人身上。采荷实验学校老师倪旭东就直言,太乙真人是自己梦想中想成为的老师,“他训练哪吒时想了很多很有创意的方法,很有点因材施教的风范,成仙考试时默默陪伴,从没有放弃哪吒,我觉得正是他的乐观积极,改变了哪吒一部分的秉性。”
倪老师刚工作6年,自己当老师的头一年,看了《哪吒》的第一部,当时他更多把自己代入成哪吒,想拼想闯,今年他还成了父亲,对哪吒父母和太乙真人有了更多体悟,他也正准备把这份体悟,用在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