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文学爆火的背后,年轻人在表达什么
走在当下的街头,或是潜入年轻人的社交群组,我们不难注意到,年轻人的生活已经和“抽象”这个词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一句“太抽象了”,像万能的情绪表达公式,在社交平台、内容社区、游戏直播间频繁闪现,成了年轻人日常交流的口头禅。有社交平台将“抽象”列为 2024年度关键词,甚至它还成为了个别视频平台数百亿播放量的标签。
追根溯源,“抽象”最初是一位游戏主播的口头禅。后来,随着粉丝数量不断变大,网络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以“搞抽象”为乐趣的群体。他们开始用一些“不按套路出牌”“想到哪说到哪”的回答,调侃某些主播或明星,掀起了“抽象”风潮。发展至今,“抽象”早已超脱了最初的语境,逐渐演变成一种互联网亚文化的代表,渗透进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文化角度出发,抽象文学是年轻人对传统表达的叛逆与革新。长久以来,我们的语言表达遵循着既定的语法和逻辑规则,这些规则在保证信息准确传递的同时,也限制了人们情感与思想的自由表达。年轻人渴望突破这种束缚,于是,抽象文学应运而生。它摒弃了传统的表达方式,用跳跃的思维、新奇的词汇组合构建出独特的话语体系,用答非所问、风马牛不相及的回应打破常规交流模式。比如在网络交流中,当有人询问“今天吃什么”,可能得到“我刚和外星人聊完天,他说美食在宇宙尽头”这样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回复。这种独特的表达,让年轻人挣脱了传统语言规范的枷锁。他们通过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在文化的舞台上发出独特的声音,彰显自己的个性与态度。
从心理层面剖析,抽象文学是年轻人在高压生活下找到的“情绪解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年轻人面临着学业的激烈竞争、职场的残酷内卷以及生活的琐碎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而抽象文学不需要遵从既定的语法规则,只需要让表达变得幽默、有趣即可,恰好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调侃生活不如意的绝佳出口。“生活乱套我睡觉”等语句充满了“淡淡的疯感”,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是年轻人内心的焦虑、疲惫、无奈等负面情绪的幽默化释放。
从精神追求来看,抽象文学是年轻人探索多元世界的一把钥匙。在抽象文学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对错,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式,一切皆有可能。年轻人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事物进行独特的解读。就像在抽象艺术作品中,不同的人对同一幅画的理解千差万别,有人看到的是社会现实的映射,有人感受到的是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这体现了年轻人对多元价值观的追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而是渴望在抽象文学营造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中,探索未知,寻找真实的自我,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归根结底,抽象文学的爆火,是当代年轻人内心世界的生动映射。它承载着年轻人的情感、诉求与追求,是他们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精神寄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抽象文学或许会以新的形式演变,但其背后年轻人追求自我、探索多元价值的精神将始终延续,持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