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玩转“电子年货”诠释年味的继承与创新
这届年轻人开始置办起一种很新的“电子年货”。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数码产品,更多的是指那些春节期间能应景地提供情绪价值的虚拟商品,如微信红包封面、新年主题手机壁纸、拜年表情包等。越来越多的过年“新姿势”,是年轻人注重节日仪式感与自我情绪价值的体现,也展示着年轻群体更为开放、多元的文化表达。
换上喜庆的壁纸,就像为手机穿上了一件新年新衣,每次点亮屏幕,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用偶像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视频做微信红包封面,发红包也是“安利”“扩圈”的过程;还有年轻人忙着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表情包商店搜罗各式各样的拜年表情包,这些表情包不仅为拜年增添了趣味,也省去了编辑一大段拜年文案的烦恼。据微信指数显示,近15天“红包封面”关键词热度上涨了578%;在购物软件上,多家店铺的蛇年主题红包封面月销量突破3000+。“电子年货”这类虚拟商品已代替服装、食品等实物,成为过年流行的新消费趋势。
“电子年货” 的兴起并非偶然。从年轻人的需求角度来看,在高频、高压的社会活动中,这些虚拟产品满足了年轻人对于个性化和私人空间的需求。与传统年货大多是全家共享不同,电子年货更注重个人体验,让年轻人在过年时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电子年货的经济实惠以及能提供的情绪价值,也是其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喊出 “不是礼品买不起,而是电子年货更有性价比” 的口号。一个拜年表情包可能只需几元钱,却能在拜年时消解严肃与距离感;一个个性化的红包封面,即使红包金额不大,也能让收红包的人感受到满满的心意。这些电子年货以较低的成本,为年轻人带来了高情绪价值,让他们在表达祝福和情感时更加轻松自在。
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方式的转变,也为电子年货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今,年轻人的社交活动更多地转移到了线上,电子年货的强社交性,使其能够在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和分享。无论是拜年表情包、红包封面还是AI拜年视频,都可以通过网络瞬间传递给亲朋好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拜年变得更加便捷、有趣。
去年年底,“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的乙巳蛇年也由此成为首个“非遗”春节。这一代年轻人,接管起年货的主理权,做起春节消费的决策者,通过各种“电子年货”提升过节体验感,更是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逛“云上庙会”,使用国风元素的手机壁纸,用A.I视频“赛博拜年”,他们将电子化的生活方式继承传统年味与仪式感,用新一代的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念,将年过得“花样翻新”。
春节的核心内涵永远是家人团聚、亲情传递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年货的形式如何变化,无论过年的方式怎样创新,这份对春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将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