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春节假期“保留节目”陆续上演,传递的是同一份希冀
图片来源:新华社
春节假期“余额”不足,大家不是在准备返程,就是在返程的路上。每年春节假期的“保留节目”,也在这几天陆续上演。
比如,大年初五“迎财神”,财政部官方视频号、抖音号,又一次涌入大量网友前来打卡“许愿”,很多网友的愿望很应景也很实际:希望今年能缴纳45%个税和20%偶然所得税。一年一度的“后备箱大赛”,也开始了,更有网友调侃道:“你就是开个集装箱回去,也会被塞满!”此外,“重庆小面”“沙县小吃”“江西小炒”“安徽料理”等“饭店搭子”,也陆续返回江浙沪,又可以抚慰奋斗者们的心和胃。
我们相信,大多数网友的“迎福纳财”,内在逻辑都是希望靠自己的奋斗与付出,能获得相匹配的回报,而非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后备箱塞满的,不只是家乡特产,更是家人的爱与牵挂。满满当当的后备箱,是父母的不放心、不舍得,生怕孩子在外吃不好穿不暖,表达的是对子女平安健康、生活富足的寄托。春节后,“饭店搭子”与“奋斗者们”的双向奔赴,也耐人寻味,托住的是前者的“生计”,换来的是后者的“心安”。
在春节假期的“下半场”,这些年年上演的“保留节目”,虽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可能功能作用也不同,有的是在打鸡血,有的则是在表达爱,相互扶持、相辅相成,但传递出来的却是同一份希冀。既有“重整行囊再出发”的底气与信心,也饱含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每一个“保留节目”,朴素中却不乏真挚与真诚,给足了人们情绪价值,也有很强烈的社会公共属性,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生活能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变得有滋有味,充满着烟火气息,就在于拥有“真实生命体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目标、小追求乃至小确幸。一切的目标、追求与幸福,都可以化为一句话:把日子给过好,过得更红火。这也是生活的最强“源动力”。
好日子,从来就不是等来的,也不是能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需要通过双手“干出来的”。人人都想要稳定性,确定性,但我们应该明白,只有接续不断的奋斗,持之以恒奔赴梦想彼岸,方能换来最大的稳定性、确定性。也只有每一个个体,守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尽情驰骋,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创造出自己的幸福人生,编织起时代的经纬。
奋斗路上,注定不会平坦,少不了荆棘与坎坷,艰辛与不易。为了养家糊口要背井离乡,起早贪黑的每一次打拼,也都藏着心酸和苦楚。但每当想起那些想守护的人,亲眼看着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在向我们招手,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所有的付出也都是值得的。有了这份信念与希望,再黑的夜也会被点亮,再漫长的路也能触达终点。
所谓“好日子”,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其实就在我们的脚下,等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奔赴。当每个平凡人都在自己的坐标上奋力奔跑,当时代为每一个奋斗者鼓与呼,努力去提供更为广阔的现实舞台,那些关于财富、家庭与工作生活的美好期盼,终究会找到归途。这或许就是“保留节目”年复一年上演的深意——在循环往复的生活剧场里,只要步履不停,我们总能相遇在春暖花开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