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准考实 考出干劲——2024年浙江省综合考核工作回眸
潮新闻讯 近日,2024年度全省各领域综合考核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形成了考核结果。
这一年,以“考准、考实、考出干劲”为目标,省委持续调整优化综合考核体系,推动考核内容更加突出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考核方式更加精简精准、考核导向更加激励争先。
以考促学、以考促干、以考促效。通过不断优化完善,2024年综合考核坚决做到考实考准、考客观考公正,进一步考出了责任感使命感,考出了各领域考核对象奋力向上的精气神。
聚焦中心,找准关键指标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指挥棒”的引领。
2024年以来,浙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扛起经济大省责任担当,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去年以来,围绕“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我省对市、县的考核,主要围绕GDP、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外资以及科技创新、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等至关重要、引领性强的核心指标展开。
“今年考核市县的都是关键指标,可考可不考的一律不考,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晴雨表。”牵头市县考核的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
金华市委考核办负责人介绍:“金华市持续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2024年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举措获批实施,进出口总额达8794.9亿元、增长14.3%,相关指标居全省前列。”
聚焦关键指标,意在推动单位部门更加重视主责主业。在考核中,考核牵头单位分别针对省属企业、高校、开发区(园区),围绕经营质效和改革创新、高水平大学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梳理指标体系,推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单位高质量发展。
对省直部门单位而言,2024年考核更加注重“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省直部门单位通过自上而下分解与自下而上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考核内容,将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中心工作的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单位。同时,由部门单位结合实际谋划提出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的举措,列为考核内容。“做好日常性、常规性的工作只能得基本分,想要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在服务保障中心工作中取得好效果。”一位省直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表示。
如何切实把讲政治的态度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行动?这是党的建设考核的重中之重。此次党的建设考核,聚焦党的建设重大任务,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等指标,重点考核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等,引导各级全力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
浙江传媒学院在此次高校党建考核中位居前列,学院负责人介绍:“浙江传媒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力打造‘红色点播传播中国’党建品牌,积极打造多个全国和省级‘样板支部’‘标杆院系’,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在干部。对于干部的考核,紧扣“六干”要求,加强考核政治素质和政治表现、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敢担当善作为情况、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情况、狠抓上级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等方面,为干部画好立体像,调动其潜力活力。
瘦身减负,实现精简精准
瘦身减负,是今年考核工作的重要任务。
去年一开年,省委就将“考核体系精简精准行动”列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11项专项行动之一。挑重点、挤“水分”、减条目、看实效,全面部署推进考核指标“瘦身减负”。
省委考核办紧扣减负谋划年度指标体系,不再将领导批示、媒体宣传等作为考核内容或加分事项,解决了一些过细过碎、层层嵌套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全部采取定量指标,去除主观评价,依据客观统计数据形成指标评分,真正做到刚性真实。
去年,全省各级全面完成考核体系优化调整和精简工作,省级层面将19个部门条线考核全部取消,仅保留1个综合考核和8个专项工作考核,考核指标总数减少70%以上。市县层面的精简优化力度更大,市对县及以下层级合并所有考核事项,只开展1个综合性考核。困扰基层多年的重复考核、多头考核问题得到有力解决。
又到年关,各地各单位感到变化最大的是考核方式。说起年终考核,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党委书记喻孙坤感觉今年考核负担明显减轻了:“以前考核通知总是跟着一大堆材料要求,后续还有考核组下来。今年的考核一没材料二没接待任务,只要工作实实在在干了,心里就有底。”
这一切,都源于按照省委“无感、无痕、无形”要求实施的综合考核。不再开展实地走访,明确考核对象非必要不提供文字材料,平时也无需做台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主要依靠统计系统取数,不需要层层报材料。其他指标主要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评分,并用好考核数字平台,减少线下“文来文往”。
据了解,接下来,省委考核办将进一步总结优化经验,建立考核日常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关键指标进展及问题,更加重在平时、考在日常。
激励争先,考出担当作为
综合考核,说到底,是为了以考促干,激励各地各单位争先创优。
此次考核,对评定省级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授牌,让干得好的考得好、受奖励。同时,相关领域考核对象继续按后10%的比例倒排,评定第三等次单位,动真碰硬,让考核排位靠后的有压力、坐不住。
以往考核中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地方”“大单位”资源禀赋强、职能职责多,在考核中天然有优势,“小地方”“小单位”比较“吃亏”。
对此,综合考核在统一赛道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精细化考核,既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也注重区分赛道比长短。省属企业实行“一家一清单”的考核方式,对经营质效“一企一策”设定目标值。省能源集团负责人说:“省能源集团是功能型企业,承担了全省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任务。综合考核中充分考虑了企业实际,设定了跳一跳才摸得到的目标,让我们既有压力、又有奔头。2024年集团发电量、天然气销售量均创历史新高,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省委还启动了综合考核“进步奖”,将各领域进步最快的地方和单位列为表彰对象,同体量比较,让“小地方”“小单位”更能脱颖而出。景宁畲族自治县委书记翁志鸿介绍:“近年来,景宁全县上下牢记嘱托,坚持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虽然体量跟那些大县不在一个量级,但进步很快。2024年全县GDP增长8.1%,增速居全省第2位,在省级综合考核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也有力地激励了大家的干事热情。”
综合考核进入第三年,这既是对我省考核工作的重大改革创新,也是对原有实绩考核、干部考核的优化提升。接下来,综合考核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充分发挥“指挥棒”“风向标”作用,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