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路上这个雨篷,已不止一次有行人撞到脑袋,都是1米8的大高个!
都市快报讯 2月2日晚7点10分,网友李女士反映,延安路214号墙上,有个信报箱雨篷,向人行道突出约50公分,我老公1米8的个子磕到脑袋。已经有N个人磕碰到了,不知归谁管,能不能不要影响到路人啊。
后方女孩头上方就是磕人的雨篷
记者联系上李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就住在附近,2月2日晚,她和老公一起去看灯,她老公今年70岁了,身高1米83,路过延安路214号时,这个雨篷磕到了脑袋。
“半个月来,我老公已经两次被这个雨篷磕到脑袋了,上一次还是在白天,火都火死了。如果雨篷能改造成与信报箱平齐,就不会磕到人的,不知道这个信箱归谁管,就发帖向橙柿直通车求助。”
今天下午2点半,记者赶到延安路214号,这里在开元路和延安路路口的东北角。在“美宜佳”便利店和“忆湖忆丝”丝绸专卖店中间,有两扇紧闭的黑色铁门,铁门上贴有“前方施工,闲人免进”的告示牌,铁门南侧外墙上有一只信报箱,信箱门有“中国邮政”字样。信报箱的上面安装有一只雨篷。
信报箱上面安装的雨篷
雨篷向延安路人行道方向伸出,人行道另一侧是梧桐树,因此并不宽敞,如果两人并肩走过这里,靠墙一侧的人会走在雨篷下方。记者测量了一下,雨篷伸出的距离有64厘米,距离地面的高度约1.82米。
雨篷下沿伸出紧贴人行道的外墙面64厘米
外伸的雨篷下沿距离人行道地面1.82米
“美宜佳”便利店的店员小文告诉记者,这个雨篷经常有人撞到头,一般都是个子比较高的男子,很多人撞到后都是捂着头走了。因为边上有棵树,所以很多人都往中间走。“我也不知道信报箱是谁的,归谁管,这个(雨篷)确实没啥用,最好拆了。”
“忆湖忆丝”丝绸专卖店的叶女士也告诉记者:“昨天晚上10点后,我正在拖地,看到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撞到了雨篷,小伙子大概二十多岁,和他女朋友一起路过这里。”
下午记者来到了上城区湖滨街道涌金门社区,把相关情况反馈给了社区。涌金门社区马书记说,延安路214号旁的那个信报箱是开元路78号的,大概是在2012年前后安装。开元路78号共有4户人家,现在还有1户居住在里面,开元路78号民居建筑也是杭州市历史建筑,该处的信报箱及雨篷问题需要与居民协商才能定处理方案,会尽快沟通。
开元路78号民居是杭州历史建筑
下午4点22分,马书记告诉记者,社区已对现场进行了查勘,并与业主进行了沟通,会对该处的信报箱雨篷进行应急处理,将抬高雨篷至地面1.95米以上,目前已经通知物业单位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