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活动纷呈 “非遗版”春节年味“超标”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赵丹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自“我们的节日·春节”——“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活动启动以来,杭州13个区县(市)的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动,欢度首个“非遗版”春节。

留杭不留“憾” 社区助力点亮新年心愿

在钱塘区高新社区有礼广场举行的“新愿”妙会活动中,周边市民热情参与,观看川剧变脸、品尝沙地年货、制作新年花灯……在近距离感受神奇的“变脸”节目后,有市民连连感叹:“好看,我们家小孩可开心了。”本次活动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潮玩艺术相结合,通过心愿祈福、游园寻趣、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呈现出浓厚的新春氛围,让留杭的产业职工家庭尽享文化之美,感受来自社区的满满关爱和浓浓年味。

一张“全村福”定格“幸福年”

建德市组织开展“全村福”拍摄活动(建德市文明办供图)

春节前夕,建德市文明办会同文联、摄影家协会成员、文化特派员、文艺村长、志愿者等,深入到建德市16个乡镇街道村(社)为村民拍摄“全村福”。“咔嚓、咔嚓、咔嚓”,随着摄影师快速按下的快门,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全村福”出炉,这些照片不仅定格了村民们的幸福瞬间,给村民们留下了特别的新春记忆,更展现出“邻里和谐奔共富,文明乡风迎新春”的幸福画面。活动共拍摄完成照片74组,惠及村民2600余位,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营造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

带着杭州的暖意 奔赴下一站

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滨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滨盛拾光照相馆开展了“我在机场拍了拍你”新春公益摄影活动,摄影志愿者们在这里设摊布景,为离杭旅客拍摄新春定制照片。活动现场,一个个原本匆匆而过的脚步都为这喜庆温馨的照相角驻足停留,摄影志愿者们用镜头为旅客们捕捉每一个幸福瞬间,将笑容定格,让幸福留存。参与者不仅获得了精美照片和独家记忆,更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杭州的温情暖意。

笔墨迎新春 送福到一线

自“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大年”活动开展以来,西湖区文明办联合多部门、多单位组织开展“青蛇迎春 百福纳吉”送福送春联活动。活动得到书法家协会成员、文化特派员、志愿者等书法爱好者的参与支持,深入企业、文明单位、学校、实践所站等场所,累计开展送福送春联活动135场。各书法爱好者、志愿者用笔墨传递温暖,将寓意美好的“福”字和春联送到一线,现场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氛围,传递出浓浓的年味。

拱宸桥畔 有种年味叫“书香守岁”

“用书香守岁,以阅读回家。”独属于拱宸桥畔的迎新仪式,“书香守岁”活动如约而至。在拱墅区拱宸书院里,邻里联欢,读书品诗,守岁的仪式感有了书香的加持,使其成为运河南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值得一提的是,拱宸桥畔的“书香守岁”活动开办至今已经有9个年头了。与此同时,书院外的年俗集市汇聚了打年糕、做年糖、雕葫芦、做年宵花等传统年俗手艺,热闹又温馨。大运河数字影像馆里“运河北”年俗摄影展,让运河南端也能“瞧见”北方的年味儿。

据悉,春节小长假期间,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每天还有川剧变脸、戏曲快闪、国乐赋美等演出,市民游客还可以参与“巳巳如意 好运锦鲤”集章活动,领取“好运手账”,根据推荐线路深度体验桥西诗意生活。

非遗“板龙” 舞出新年新气象

“女子板龙”队 舞龙游村(富阳区湖源乡供图)

大年初二,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石龙村的“女子板龙”队开始了舞龙游村庆新春活动。伴着梅花锣鼓的节奏,百余名女子扛着板龙,穿村过溪,巡游送福。据了解,板龙队员中既有二十岁的大学生,也有八十岁的老婆婆。板龙全长上百米,由一条条长板凳连接,架着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历史人物等元素,犹如一座“移动的非遗博物馆”。作为富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湖源乡女子板龙已有200多年历史,寄托百姓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据悉,为了筹备这次舞板龙活动,早在2024年年中,石龙村村干部和本地匠人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耗时三个月对板龙进行了修缮。大年初九,富阳区湖源乡还将举行板龙过龙鳞坝活动。

另外,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还陆续开展了“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自编自导自演的迎新音乐会、充满非遗味的新春市集、趣味民俗游园会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大年”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给广大市民群众带去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还有各式非遗体验和民俗展示活动,在传递新春喜庆欢乐氛围的同时,也增进了“邻里一家亲”的和谐友好氛围。

元宵节临近,杭州13个区县(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还将结合辖区特色,开展做汤圆、猜灯谜、做花灯、舞龙舞狮等大家喜闻乐见的闹元宵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搭建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欢乐大舞台”,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元宵佳节的欢乐和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