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多彩活动点燃“文化年味”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沈雁容 文/摄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迎接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年味”十足的新展览和活动,以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

2月3日(年初六),浙江省博物馆的新春活动持续火热进行中,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当天的活动包括限定版明信片的发放,让市民能够带走一份特别的新春纪念;还有瓦当拓印体验,使参与者有机会亲身感受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博物馆还推出了打卡文物赢取好礼的互动环节,通过参与特定的文化任务,访客可以获得精美的蛇年礼品作为奖励。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

结合首个“非遗版”春节,浙江省博物馆陆续开展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的一系列新春活动。其中,用非遗的技艺——丝网印刷的方式来展示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受到了许多市民朋友的喜爱与关注。

浙江博物馆开放与教育部教育员梅慧慧告诉记者,这件文物是来自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玉器。蟠虺纹,是一种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纹样,自古以来便是青铜器与玉器上的经典装饰。

“蟠虺”(pán huǐ)一词,其中“蟠”意指屈曲、环绕、盘伏,而“虺”则指小蛇。在乙巳蛇年之际,探讨蟠虺纹不仅是对古老图腾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一种诠释,象征着神秘的自然力量交叠与汇聚。

梅慧慧介绍,春节期间市民朋友的热情高涨。尽管每天早上9点才正式开馆,但不少市民早早就在博物馆门口排起了长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月31日(年初三),尽管那天杭州下起了雨,天气条件并不理想,但我们的客流量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即使在雨天,大家依然兴致勃勃地走出家门,来到博物馆体验独特的年味,感受新春佳节与传统文化交织出的美好氛围。”

据统计,1月28日(除夕)-2月3日(年初六),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共计接待参观观众约9万人次。单日客流量于1月31日(年初三)再创新高,达2.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