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美好体验的背后是平凡而温暖的景区坚守者
昨日西湖景区客流量64.79万人
苏堤南口的新春环境小品前,每天都挤满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人气很旺。
河北游客朱大姐围绕着这组小品拍了很久的照片,嘴上一直念叨着:“真喜庆呀真喜庆!实在是太喜欢了!”还有很多穿着古风服饰的年轻人,在这里留下了新春的打卡美照。昨天是大年初五,西湖景区共接待游客64.79万人次,其中:收费公园客流量17.64万人次,前三位分别是:灵隐飞来峰、三潭印月、岳王庙。
“大流量”之下,游客们对杭州美好体验的背后,是景区众多工作人员的“细心”和“用心”。
园林小品的精益求精
据了解,苏堤南口这组小品名为“灵蛇纳福·福禄双收”,画面中可爱的小“蛇”俏皮地吐着信子,生动活泼。其实,这每一处精心雕琢的园林小品背后,都藏着园林工作人员的巧思与心血。
“从设计方案开始,就是一场持久战。”花港管理处风景园林科的钱怡如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她就开始和同事一起设计这组小品,从初稿到最终定稿,设计图纸重画了十余次。为了更好地营造传统新春氛围,她深挖中国传统新春文化,查阅海量历史文献,从诗词典故到古画中的西湖景致,逐一梳理、汲取灵感。最终,确定“生肖蛇和宝葫芦”作为作品灵感来源。初稿完成后,她又从造型比例到材质选用上不断完善,精抠每一处细节。
环境小品施工时,风景园林科的向韵、张伟成了工地的“常驻人员”,从构架放样到苗木栽种,全程跟进不松懈。在施工阶段,技术员们“轮番上阵”,紧盯施工质量,确保每一个构架位置相得益彰。在施工工艺上,苏堤班班长施璟一番巧思,带领工人们匠心独运地使用永生苔藓与红豆,精心粘贴出“福”字与“禄”字,别具一番巧思。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运用多种干花材料巧妙粘贴出栩栩如生的“小花蛇”,更添几分灵动韵味。在花卉布置时,选择造型别致的梅花树桩、鲜艳的北美冬青、寓意美好的金橘以及洋水仙等新春特色植物。
在新春期间,这些园林人也没有停歇,还经常对景区的花境小品进行维护补充,让游客每天都能看到西湖边的园林花草,感受浓烈的新春盛景。
美好西湖背后的坚守
除了园林“造梦人”,西湖边的“城市美容师”也坚守岗位,把干净整洁的游览环境带给游客。57岁的张庆连是龙井路、三台山路的路段保洁员,今年是他春节坚守的第18年。张师傅说:“逢年过节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凌晨三点就要过来洗马路,过年一定要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春节期间,景区里人流量大,保洁任务重,张庆连所在的班组增加了道路巡回频次,延长了作业时间,为市民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环境。
49岁的张保军是灵隐区块的一名路段长。今年是他坚守的第12年了,春节值守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和责任。春节期间,张保军每天在岗,来回数百余趟,巡查路面情况。与往年不同的是,张保军的爱人王小采今年也从贵州老家来到景区,成为了一名保洁员。“以往和家人都是分开过年,今年终于能跟老婆一起过年了,也是第一次一起在杭州过年,很开心。”张保军笑着说。
昨天上午9时,陶海艳从景区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部准时出发,开始一天的巡逻工作,湖滨白堤是她巡逻的主要区域,她一天要在这条线路上巡逻两万步。在熙熙攘攘的西湖边,孩子走丢、游客路线走错等状况时有发生。面对各种求助,陶海艳和其他执法队员总是尽力安抚,并全力提供帮助。
春节期间,陶海艳所在女子巡逻队还准备了福袋、明信片、泡泡水等喜庆的节日物品,在遇到孩子哭闹时帮助家长一起安抚孩子,给游客送上满满的“年味”。又美又飒的她经常被游客邀请合影留念,看到游客开心的笑容,她心里暖暖的:“再累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