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充电顶峰来了,你在路上了吗?
“十几辆,几个桩,要排两三个小时才能充上”
杭州绕城高速服务区的充电设备 记者 黄煜轩 摄
杭州临安区太子尖昨天迎来了2025年的第一场雪,今年的首场寒潮正式进入浙江境内。
正值春运高峰,又遇寒潮来袭,大家行车一定要注意安全,预计今天高速公路上的充电需求将到顶峰。
高速公路充电顶峰来了
春运开始后,不少网友晒出“高速充电排队太难了”的图片。有网友在常台高速嵊州服务区充电,称充电桩根本不够用,哪哪都是人。
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上,预测了2025年春节期间高速公路的充电高峰时段。
分析显示,春节前后出行时间相对分散,而回程时段则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
具体而言,春节前的高峰出行日主要集中在昨天和今天,这两天的充电需求高峰时段为9时至21时。
值得注意的是,2月2日(正月初五)、2月3日(正月初六)将迎来返程充电需求的高峰,每天从8时一直持续到22时。
春节期间,预计高速公路上每日的充电量均保持在高水平。从每天的充电电量来看,预计从8时开始,高速充电场站车辆开始增多,21时后充电车辆逐渐减少。车主们要提前做好准备,灵活安排充电时间。
电车出行注意事项——
及时充电,满电出行
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有限,尤其是冬季受气温下降影响,续航能力普遍会下滑30%-50%,出发前一定要充满电。一般续航剩余100公里时要尽快充电。冬天如果长时间不开车,最好每隔3天充一下电,这对保持汽车电池的活性非常重要。
提前规划好充电点
驾驶电动车出行前一定要规划好出行路线,知道在哪些地方可以充电。一般走高速的服务区都有充电桩,但可能需要排队。到了乡下,有充电桩的地方就尽快补电。
尽量不要室外停车
在冬天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化学反应会变慢,从而造成性能下降,充放电量减少,续驶里程缩水。所以尽量不要在室外停车,如果实在没有室内停车环境,停车时给车辆加件车衣。
控制空调温度,节约用电
因为没有发动机散热,电动汽车的空调制暖是由电能转化热量来实现的,所以冬季开车内空调会消耗大量电能,使得续航里程缩水。因此,把空调温度适当调低一些,可以节约电能。也可以采用耗电量更少的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来进行车内的保暖。
油车出行注意事项——
检查并添加防冻液
南方寒冷天气较少,有些车主可能会在防冻液中加入普通自来水,导致防冻液冰点降低,在冰雪天气下,可能会使稀释过后的防冻液结冰,行车时就容易使发动机水温过高,甚至导致发动机机件损坏,所以最好换上防冻液。
保持适当胎压
冬季气温低,热胀冷缩,轮胎的胎压也会有变化,车主应适当增加胎压以减少轮胎磨损消耗,推荐保持比标准高10%-15%的胎压,但不能超过产品手册规定的最大胎压。需要注意的是,在路面结冰打滑的情况下,胎压过高会影响轮胎的附着力,此时车主应适当降低胎压。
温水除冰雪,注意水温
老司机都知道,车窗结冰可以用温水来洗,但一定要注意水温,千万不要用开水,否则可能会损坏车窗玻璃,并损坏雨刮橡胶条和车漆。雪天开车,首先要面临的是雨刮被冻在挡风玻璃上,切记不要强行开启雨刮,以免伤害雨刮上的橡胶片,甚至烧毁雨刮电机。建议在停车时把雨刮竖起来,避免雨刮被冻住。
佩戴太阳镜,防眩晕
如果雪很大,地面上有积雪,行车时,周围白茫茫一片,反射的太阳光很刺眼,容易让眼睛疲劳,所以开车时最好佩戴太阳镜,以免发生眩晕。
除雾除霜,保持视线清晰
冰雪天气下,前挡玻璃容易起雾,影响行车视野。汽车上一般都配备有前风挡除霜、后窗/外后视镜加热功能(很多低配车型上没有配)。行车时,如果前挡玻璃起雾,按下对应按键后,可以迅速清除前窗、后窗、外后视镜上的雾气和凝霜。
前风挡除雾按键为扇形带三条箭头向上的波浪线标识,后风挡除雾按键为长方形带三条箭头向上的波浪线标识。也可以打开空调制冷功能,再开启外循环,将空调出风口调至最大风量,只需十几秒,玻璃上的雾气就会消失。
保持车距,严防急刹车
冰雪天气路面湿滑,轮胎附着力减小,刹停距离会变长,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车速(最好不要超过40公里/小时),并和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车距(车距最好保持在平时的2-3倍),也不要随意超车。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千万不要一脚猛踩急刹车,那样很容易导致车辆侧滑。应该轻点几下刹车,让车辆慢慢停下来,同时也能提醒后车集中注意力。在积雪较深的地方行车,尽量跟着前车的车辙行驶,防止陷入深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