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怂包”的浙江大学生为陌生人送去“生命的种子”
1月17日,吴莹林(中)在欢送会现场
1月21日,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00后大四学生吴莹林顺利完成21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捐献,成为义乌市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远方陌生患者送去生命新希望。
“2025年伊始,这是万物复苏的时刻,对于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病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 吴莹林说。1月20日,吴莹林很认真地给远方血脉相连的“亲人”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全是积极乐观和真诚祝福。她称是神奇的缘分把他们的命运连接到一起,她愿意与对方一起并肩作战,帮他/她战胜病魔,“最大、最困难的关,我们都挺过来了,相信之后你会一切顺利,希望你越来越健康。 ”
2022年5月25日,吴莹林在学校青年志愿者大队参与献血志愿活动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主要作用之后,毅然留下造血干细胞血样。去年8月中旬,她接到造血干细胞初筛回访电话,她与一名患者配对成功,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吴莹林听了以后,便答应了。两个月后,动员电话、高分血样采集、医院体检等流程接踵而至。每一个环节,她都积极配合。“也许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不希望错过。”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较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在配型成功后,只需采集捐献者约10克造血干细胞,即可完成捐献。人体对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至2周内,造血干细胞将恢复到原来水平。
吴莹林的朋友听说她要捐献后,无不夸她勇敢,吴莹林却说,她其实怂得要命,打针时连针头都不敢看。但一想到受赠者所经历的病痛,她还是愿意挑战自己,义无反顾地为患者送出“生命的种子”。
吴莹林捐献21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相关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通过“义心一益”服务品牌,不断引导青年师生热衷公益、奉献爱心。5年来,全校师生无偿献血近15万毫升,50余名青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