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澡用电吹风对着脚一阵猛吹 浙江40岁男子险没命!
都市快报讯 40岁的吴先生是绍兴人,半年前确诊糖尿病,但他丝毫不在意,平时依然饮料不离手。入冬以来,他总是觉得自己的脚又冰又麻,一个多月前,他洗完澡后突发奇想,用电吹风对着脚一阵猛吹。
当时没啥感觉,可第二天起来一看,脚趾旁边的皮肤竟起了水疱。吴先生还是没在意,自己在家抹了点烫伤药膏。本以为这点皮外伤不算什么,没想到水疱越来越大,变成脓包,整只脚红肿开始溃烂,相邻的两根脚趾开始发黑,整个房间散发着恶臭……
全球每20秒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截肢
截肢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4%
几天下来,吴先生的精神状态也变差了,整个人萎靡不振,还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这才在家人陪同下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博奥院区就诊。刚到医院,吴先生就发生应激性溃疡,吐了很大一口鲜血,直接被送进了ICU。
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任海涛副主任医师前去会诊,发现吴先生到医院就诊已经迟了。不仅如此,还引发了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需要重症监护室、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其实吴先生的糖尿病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他之前从来没去医院检查过,半年前确诊后,也没有对血糖进行很好控制。”任海涛说,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周围神经感觉减退,对热觉不敏感,很容易发生烫伤。再加上糖尿病足患者代谢紊乱,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一旦烫伤很容易溃烂,演变成坏疽,甚至导致截肢。还可能引发全身感染,一发不可收拾。
据文献报道,全球大约每20秒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2%,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更是高达24%。在糖尿病患者中,有34%的患者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足溃疡。全球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约有2/3是由糖尿病足引发的。
任海涛介绍,门诊中遇到像这样的糖尿病足患者并不少,而且很多都还比较年轻,但病程已经蛮久了,来医院时已经出现足部严重脓肿,个别脚趾缺血坏死,颜色发黑;有些来的时候已经烂得只剩下半只脚,骨头都露在外边了;还有的甚至整只脚已经完全发黑,面临截肢。
这项技术能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
有效率达到70%-90%
糖尿病造成的损害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包括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组织病变。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组织病变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三者还会互相影响,呈恶性循环的趋势。
其中,周围神经病变会破坏人体的保护机制,使病人的疼痛感知变得麻木迟钝。就像上述这位吴先生,用吹风机吹脚被烫伤,但他自己没有感觉。失去了神经保护机制,哪怕是很小的伤口,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治疗,传统方法就是运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但这样的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根据国外统计数据,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的有效率不到30%。
为解决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难题,浙大二院血管外科创新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松解手术,该手术最早起源于美国霍普金斯医院,是专门针对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的,在国外已开展得非常成熟。一旦出现糖尿病肢体麻木等周围神经症状,很多人都会选择早期干预,相当于提前上了一道保险,避免之后几十年发展为糖尿病足溃疡、截肢甚至威胁生命。
“糖尿病周围神经松解手术,在神经卡压处分别做三个小切口,对周围神经附近的韧带和筋膜进行松解,通过微创处理,让神经压迫得到缓解,从根本上解决神经失去保护机制的问题。”
任海涛介绍,这项手术不仅创伤小,手术时间也短,但效果却立竿见影。基本上手术后患者就能马上感觉到变化,原本麻木迟钝的肢体恢复感觉了。
据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松解手术对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率可达到70%-90%,能明显降低远期截肢率。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是早期预防糖尿病足的有效措施。联合血管介入技术和神经松解手术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避免发生截肢等严重后果。
41岁男子术后效果立竿见影
期望更多患者实现早期预防
41岁的于先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松解手术的获益者之一。他患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佳,小腿中下段1/3麻木,尤其晚上睡觉时小腿很麻像有千万只蚂蚁在爬,有时像刀扎一样疼,非常难受。
前段时间,于先生因为糖尿病足溃疡找任海涛副主任医师就诊,他的溃疡不是特别严重,经过几次创面治疗后,病情总算控制住了。
之后,于先生到任海涛副主任医师门诊复诊时,第一次听说糖尿病周围神经松解手术。听说这个手术可以帮助恢复下肢神经知觉,避免再次发生糖尿病足溃疡,他当即就决定做手术,毕竟自己只有41岁。
术后第二天早上,于先生就感觉自己完全不一样了,“早知道有这种手术,我早就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