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金融政策落地,2024浙江释放1021亿资金降本增效,普惠金融全国领先
1月22日,2024年金融支持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浙江全省金融系统紧扣国家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支持性货币政策,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全省金融运行呈现“金融要素保障充分,信贷投向重点突出,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
截至2024年12月,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2.95万亿元,同比增长4.0%;贷款余额23.79万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64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为浙江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充足的金融要素保障。
降本增效为实体经济“输血”。浙江省积极落实降准、降息等政策,全年释放资金1021亿元,调整存量房贷利率惠及310万户家庭,每年节约利息支出约130亿元。在支持资本市场稳定方面,浙江多项举措领跑全国,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同时,浙江省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方面积极推动“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年累计发放“浙科贷”近4500亿元,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2万家。绿色金融发展稳步推进,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7%。普惠金融全面提升,助力7.2万家市场主体获得首贷229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稳居全国首位。
浙江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科创、绿色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省份,改革经验不断在全国推广。杭州、嘉兴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湖州、衢州的绿色金融创新,以及丽水“两小”创业通平台,均成为全国典范。
在支付便民方面,杭州萧山机场、杭州东站等地建设了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全年累计服务外籍来华人员3.7万人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2.42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显著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
据悉,2025年,浙江省将继续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优化利率政策传导机制,强化LPR改革效能,规范存贷款市场秩序,增强银行自主定价能力,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对民营小微、绿色低碳和制造业的支持,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融资可得性。通过推动汇率避险担保增信政策落地,降低企业汇率避险和担保成本,持续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将继续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深化区域金融改革,为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