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能源集团发布2024年十件大事和2025年十件新事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通讯员 戴兰亭

1月15日,杭州市能源集团向社会公众发布2024年度十件大事和2025年度十件新事。

2024年,杭州能源集团聚焦服务保障主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优质服务,聚焦“双碳”、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科技创新引领 赋能智慧能源转型3大类10项重点任务持续攻坚,成效显著。

提升民生保障,兜燃气安全底线。构建天然气“多气源”供应保障格局,嘉兴LNG接收站回杭通道正式投运,天然气应急储备持续提升,达到国家要求年气量5%的应急储备量,实现杭州天然气“保供稳价”。全力攻坚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完成2024年度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目标任务,实现杭州主城区铸铁管全部“清零”,完成282个老旧小区管网以及8089根老旧立管更新改造,全年更换48243根户内胶管,极大降低城市安全风险隐患。数字化科技赋能燃气安全,推广燃气管网感知系统,试运行燃气高压管线巡检无人机,初步建成“感知系统+人工日巡+高精车巡+AI应用”四位一体的燃气管网安全管控“杭州模式”。

深挖用户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2024年,杭州能源持续为用户提供安心、暖心的增值服务。全年开展“三社联动·安心安居”燃气安全志愿者城市品牌活动100场,线上线下“燃气安全课堂”188场,完成72万户上门安检“一户一宣传”以及超252万人次燃气安全应急处置知识宣传。开展杭燃50周年专场服务,百人杭燃“温度管家”志愿服务队进大关东五苑社区现场服务。全面提升城市垃圾清运服务品质,实施对310辆桶装压缩清运车加装降噪条和提升架等措施,完成天水街道、武林街道“撤桶入站”工作,试点小区“微清运”模式,通过“投放、集置、清运”三步合一,探索破解老小区最后一公里的清运难题。努力提升非居民用户维保增值服务,2024年维保覆盖率为83.6%,同比增长2.3%。

优化数智停车,扩容服务新版图。2024年,杭州能源依托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持续打造未来停车产业数字化运营Q·Parking体系。C端已实现为车主提供找车位、包月、错峰共享、洗车等增值服务,B端为停车场提供跨平台联缴、错峰包月等增收服务。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58万个,服务区域已辐射浙、皖、苏、粤4省,开拓台州湾新区停车市场,杭州市域外覆盖12个县(市、区),运营泊位规模同比增长17.86%。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实现停车场系统接入超6000个,泊位173万余个,注册人数超448万,累计提供服务超3.2亿次。蜻蜓公园未来停车楼获评2024年度杭州市民日“最具品质体验点”称号,并推出限时免费停车等惠民举措;科学解决火车东站P西“网约车”拥堵治理,有效化解问题信访投诉,彰显服务民生和社会效益。

深化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2024年,杭州能源坚持以城乡固废治理为中心,深化城市环境保护治理。环境集团历时3个月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查迎检工作,实现“零投诉、零新增”的工作目标。天子岭填埋场生态治理以打造全国高标准大型综合填埋场生态治理示范工程为目标,一期项目于2024年6月完工验收,二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成后垃圾填埋场将变身“北秀景观带”,为美丽杭州建设提供杭州能源的城市治理方案。

打造循环经济结构,减污降碳绿色发展。2024年,杭州能源始终坚持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倡导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环境集团先行先试有机固废(易腐垃圾固渣)好氧发酵堆肥中试;热电安吉天子湖燃煤耦合一般固废项目完成改造,每年最大耦合固废量可达6万吨,节约标煤2.6万吨;临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完成5号锅炉试运行,整体投产后日处理污泥规模达1650吨,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开拓废旧电池回收、电池银行产业,与市公交集团合作完成1200辆公交车废旧电池的资源化利用。

深耕本地面向全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杭州能源始终围绕国家30/60双碳目标战略指引,深入实践并加快拓展新能源产业投资。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1月,浙江省首个垃圾填埋场光伏项目——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光储一体化项目顺利并网投运;2024年6月,省“十四五”第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太湖源镇80MW/160MWh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运;2024年9月,全市首座新能源渣土车换电站——钱塘新能源渣土车换电站(新世纪大道站)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积极谋划氢能产业布局。燃气集团成立杭州杭燃逸锦氢能公司,打造氢能标杆企业;杭州市首座“氢、电、天然气”三位一体绿色交通综合能源站于11月26日正式取得燃气(氢气)经营许可证资格,成为杭州首座正式运营的加氢综合能源站。

优化装备提升产能,助力零碳园区建设。杭州能源围绕打造新型制造业产业高地,面向电力设备制造,做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2024年杭电制造完成股权转让,全面融入杭州能源产业发展大盘,积极拓宽智能制造业务领域,由“电力设备制造”延伸“新能源产业配套”制造,发挥装备制造产能优势,提升制造类企业核心竞争力。2024年12月萧山欣美零碳园区厂房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建成后可提升电力基础部件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数智能源,探寻电碳交易最优解。2024年,杭州能源坚持新兴生态产业发展,探寻电碳交易最优解。有序开展购售电、绿证交易、微电网业务,完成购售电签约单位1284户、签约年度合同电量约23亿度,完成碳配额账户代理、碳资产增值工作可研报告、8个光伏电站的建档立卡和微电网项目技术储备。建立能碳管理数智平台,实现62个运营场站的数据接入,做到“一网”智慧调度。

校企联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2024年,杭州能源坚持以科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育强攀高”。全年新增1家省级科改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扎实推进。做实“绿色低碳能源与环境”联合研发中心建设运行,完成2项顶层设计项目《杭州智慧城市能源大脑相关技术研究》《燃煤耦合工业固废清洁燃烧技术项目》立项签约,推进6项智能改造升级、新能源及智能配电网项目研究。科创指标稳步提升。全年科研经费投入逾4亿元,完成课题结题64项,取得专利授权156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软著授权48项,发布标准24项,获评科技奖项16项。

产融结合,培育产业新生态圈。2024年,杭州能源紧紧围绕“争做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引领者”的奋斗目标,积极培育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在产业培育上,与中海油签订气源采购、综合供能等战略合作协议;与吉利集团、钱塘区政府签订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合作协议,全新启动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项目;与国能、国电投、中交、华为、正泰等央国企、头部民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在战略项目上,石塘产业园一期2024年11月实现“拿地即开工”预期目标,全力跑出“产城融合”加速度;富阳燃气电厂项目顺利对接省能源局十五五规划,获得属地、气源商和国家管网、国家电网的书面支持。在资本市场上,杭州能源成功发行两期3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完成首单6亿元中票注册;燃气华电江东REITS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杭停股份ABS债券成功发行。

2025年,杭州市能源集团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扛起城市能源保供稳价大旗,以更高标准提升城市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向全市人民许下10件新事的承诺。

做强做实城市燃气,实现“供好气”。全面推进市域天然气高压“一张网”整合。打造“省公司长协为基础、杭嘉鑫LNG码头为支撑、市场化气源为增量”的多气源供气格局。积极探索并引进生物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等,丰富气源结构、降低气源成本。

助力城市有机更新,照见为民初心。持续更新改造老旧管网,2025年计划完成40个小区约72公里老旧燃气管网及11个小区2984根立管更新改造工作,着力提升大杭州城市供气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加快热电项目技改提升,上虞杭协机炉升级改造工程计划2025年底完成厂用电受电,全面提升供热发电能力。

做优做好民生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2025年持续开展50场“三社联动”志愿者服务和50场“燃气安全课堂”。推进笕桥街道5个社区(村)生活垃圾清运业务。借助杭州城市大脑停车系统运营,探索老旧小区停车项目“一体化”改造,利用停车大数据,推进3个社区(医院)“共享停车、错时停车”惠民、便民服务样板,着力挖掘“隐藏的闲余泊位”。

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减污降碳绿色发展。以国家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创建为契机,12月底前环境集团完成飞灰资源化项目联动调试、带料运行,形成生活垃圾焚烧产业链全链闭环产业模式。深度拓展废弃油脂市场,实现收运车满产作业;提高易腐项目资源化利用效率,固渣利用率达10%。热电集团2025年8月底前实现临江环保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全线投产。

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一批标志性、辨识度的新能源项目。紧盯全市域能源类项目,着力推进富阳燃气电厂、城西资源化项目、抽水蓄能等战略项目,主导统筹全市域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打造具有杭州能源辨识度的示范项目。2025年计划力争实现新增光伏装机容量500MW,储能50MW/100MWh,充电桩1000枪。

培育智能制造板块增长极,拉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加快发展杭州市高端装备制造和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助力杭州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在杭州落地醇氢电动汽车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共同探索布局醇氢电动汽车产业生态。2025年6月底实现一期项目投产并启动销售。

建成投运石塘特别合作园一期,打造产业园建设运营标杆。依靠产业园要素保障和基金、供应链协同,加快核心项目落地,石塘特别合作园一期项目建设内容为新材料、新能源智造相关的标准工业厂房及配套服务用房,项目计划2025年年底完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迅速壮大产业规模。

完成能源大脑平台二期数字化建设。围绕“品牌实力一屏展示、生产数据一网归集、运行状况一体评价、应急指挥一网调度”的建设目标,实现能源大脑平台监管应用场景建设。优化产业平台,展示3+3+X产业生态布局,增加“交通能源”等板块,全面反映能源产业链与服务领域。夯实平台数据底座,实现数据贯通和指标穿透,提升数据利用率。

拓宽电力装备市场,探索新业务板块产品支撑。探索电力领域内的价值链延伸路径,围绕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为客户提供电力全套服务,提高单一电力装备产品附加值。延伸多元领域装备制造,2025年主要围绕水务、燃气、公交等城市运营板块,探索智能水表、燃气管道、动力电池等产品研发及销售。

强化创新引领,梯次培育新质生产力。聚力科技企业培优,构建完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5年计划完成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创建申报,开展23项延续创新计划项目攻关,计划完成专利、软著、标准等科技成果不少于100项,推动成果应用转化不少于10项,全年研发投入不低于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