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共筑清朗游戏环境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游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但与此同时,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近日,央视曝光未成年人通过租号玩游戏绕开“防沉迷系统”的新闻引发了广泛热议。
据报道,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私利,提供租号、卖号等服务,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让他们可以无限制地玩游戏。这种行为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也破坏了“防沉迷系统”的初衷,使原本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设置的防线形同虚设。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的不良影响。长时间沉迷游戏会导致他们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变差,还会影响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而这些不法商家的行为,无疑是在助长未成年人的游戏沉迷现象。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租号、卖号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商家进行严肃处理,从源头上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平台和游戏企业的监管,督促他们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优化升级“防沉迷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实名制的落实,如采用动态核验、人脸识别等方式,及时发现并制止使用他人账号登录游戏的行为。
网络平台和游戏企业也应积极作为,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合规,而要真正将保护未成年人的理念贯穿到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例如,进一步完善游戏内容审核机制,杜绝不良信息的出现;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进行监测和干预,当发现异常游戏时长或消费行为时,及时与家长或监护人取得联系。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家长要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上网习惯和娱乐方式,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学校则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防沉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娱乐观。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游戏沉迷的危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政府、企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携手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清朗的网络游戏环境,让他们在数字时代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