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每个来杭打拼人的“安居”梦想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俞希宝

日前,1778户保障家庭入住了杭州牛田、转塘等地的公租房,成为了今年最后一批登记入住的家庭。近年来,杭州市持续加强住房保障,助力新市民 “扎根”杭州,实现了他们在杭打拼的“安居”梦想。

让新市民“留得下”,关键得让他们“住得起”。市区市中心路段一居室整租房源每月2500元左右的房租,对于来杭打拼的人们来说是笔不小的经济负担。针对这一“居住痛点”,杭州市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以低至几百元的月租价格、便利的地理位置及完善的服务,让更多“流动”青年轻松定居杭州。仅今年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门便推出了10600余套公租房、13700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实在的“平价”房源供应满足了新市民的住房需求。

丰富住房周边配套,核心是让他们生活便利。除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价格优惠以外,配套设施完善对于提升来杭青年群体的幸福感也至关重要。对此,杭州从新市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聚焦公租房质量及周边环境,在小区景观、生活配套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作出全方位提升和改造。现如今,临近地铁站,配备幼儿园、超市、居家养老中心等设施,已然成为了公租房“标配”, 顺应了来杭青年群体对于便利生活、舒适居所的期待。

好的住房保障政策,不仅要守护新市民的“安居”,还要尽可能覆盖更多的新市民群体。其要点在于将政策整体与个人需求相连接,通过丰富的房源选项提供,满足不同规模家庭的个性需求。目前,杭州市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等多个热门地段均提供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等房型,无论是单身青年,抑或是新组建的家庭,都能找到与个人情况相契合的居住空间。哪怕是来杭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也能享受到免费住七天的“青荷驿站”、申请整租一居室,而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则能够选择蓝领公寓,入住共享社区。

构建高效的住房保障体系,还需紧跟民众需求作出动态调整。住房保障并非简单的“一次性”服务提供,而是持续评估,向着更接地气、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实践中,针对保障性住房“房源不匹配”或“房源调动”等难题,应迅速响应,出台针对性解决方案。通过服务创新和政策微调,确保住房保障真正惠及民众,显著提升新市民的生活幸福感。从“青荷驿站”至公租房房源供给,再到改造服务提升,一项项举措描绘了杭州为新市民群体打造的温馨“安居”图景。在杭州强化住房保障的道路上,加强了流动青年的归属感,逐步实现了来杭群体与杭城的“双向奔赴”,双方共同书写着杭州美丽城市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