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指尖”之累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傅铖钧

随着数字政务的不断发展,基层工作越来越离不开一面“屏”、一张“网”,这既是提升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要求政务App挨个打卡”“盲目投票、点赞、转发”等行为仍屡禁不止。基层干部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久矣:“指尖”之累,累至心间;“指尖”之困,捆手捆脚。行政管理、政绩考核,要聚焦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而不是做数字上的游戏,破解“指尖”之累刻不容缓。

科技赋能,引源头活水高效集成。推行“指尖上的政务”,初衷是系统集成,提高效能,方便群众。从源头出发就是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指出的“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严格建设管理、防止功能异化等。正如浙江省大力推行的机关效能改革,通过打造线上通办平台“浙政钉”,推动集成办理事项和办理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一次登入、全网通办”,针对同一事项和数据,打通数据壁垒,用“算力”解放人力。

因地制宜,做程序加减精简优化。为基层干部破解“指尖”之累不是对所有政务程序简单一刀切,而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政务管用、干部爱用、群众受用为标准,真正串联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湖北省武汉市在整体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使用频率低、功能可替代、与业务脱节等类别的应用程序进行逐个清理。海南省海口市在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试点工作中,注销关停多个“僵尸App”,注销26个政务公众号。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精简、整合、优化政务程序,如此基层干部才能真正放开手脚,真抓实干。

注重实效,树正政绩观科学考核。“指尖”之累是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背后是作风问题作祟,根源是政绩观出现偏差。破解“指尖”之累必须注重实效,进一步理顺基层权责关系,科学设置考核标准,才能切实扭转风气。福建省厦门市优化考核标准,减少报表填写,清理整合群组,打通数据壁垒,在转变考核标准的同时让重痕到重绩,从“微信喊”到“实地走”,基层干部不再“困于指尖”。破解“指尖”之累非一日之功,既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又要在思想层面上破题,还要在数字赋能上使劲,持续发力,常抓不懈,真正破除形式主义之弊,让实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