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你我怎么做?这场活动在杭州寻找答案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凌姝文 摄影 江玥 通讯员 王岢

都市快报讯  翻一翻杭州物种的“家族谱”,里面有16000余种生物。为进一步守护杭州的物种大家庭,今年11月起,杭州推出了“自然有所谓”——杭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体验活动,串联多个活动现场、掀起线上话题热议。

12月18日,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延续,杭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体验活动在亚运村举办了线下子活动:“自然有所谓”——寻找生物多样性的杭州答案。本场活动突出生物多样性主题,集中展现了杭州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全民绿色行动的作为和成效,由杭州市生态环境宣教信息中心、杭州万科共同主办,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萧山分局、杭州市全民绿色行动促进会、万科同心圆公益基金会、杭州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办。

一场沙龙

杭州企业、社会组织畅聊全民绿色行动

当全民绿色行动遇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各方力量做了什么?

在下午的环保主题沙龙现场,我们得知杭州市全民绿色行动促进会在成立一年间,不断壮大绿色志愿者的队伍,将护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角角落落。

企业和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也有自己的“行动秘籍”。

在杭州,一些“别人家的小区”变得像植物园一样,居民下个楼就可以开展动植物研究,这背后源于万科“我家有个植物园”的计划。

京东物流讲述了作为一家物流企业,他们是怎样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京东物流浙江公共事务总经理宣宛吟的一句话,让在场观众印象深刻:“目前为止,京东物流已在国内投放了一亿张‘守护生物多样性’的主题面单。”

此外,万向民生通惠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国家电网萧山公司、浙江虎哥废物管理有限公司也分别展开了《“江河荟浙江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绿电在浙应用》《共建有效增长的ESG生态》的主题分享。

一场市集

绿色摊位打造了“快闪版”环保课堂

走到室外,还有一场主打“生物多样性”的环保市集。

在沙龙上发言的万向民生通惠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认领了一个摊位,摆出了寺坞岭自然地的宣传册和周边。

如果市民跟摊主聊一会天,就能学到一个新词:林窗。

“我们通过人工清理毛竹,在寺坞岭开辟了8条‘林窗’,让阳光回到地面,促进林下植物生长,从而提高了竹林的生物多样性。”摊主介绍,摊位上在售的4种手机支架的原型——红头穗鹛、橙腹叶鹎、红胁蓝尾鸲、红头长尾山雀都是来自寺坞岭的“羽毛精灵”。

“这是朱鹮的叫声吗?”

在中国国家地理梦巴格的摊位上,有市民被眼前的纸模吸引了。该品牌基于野生动物的原型,设计了60余款纸艺模型的产品,不仅用料环保,还科普了野生动物的外型和叫声。朱鹮、知更鸟、河马、非洲象等动物的叫声被收录进小小的模型中,变成了行走的“动物课本”。

除了有意思的生物多样性产品,市集上还有实用的环保“干货”。

浙江虎哥废物管理有限公司在摊位上设置了垃圾分类小游戏,让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印象;杭州云藤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把太空培育的种子带到现场,向市民宣传“太空育种”的奇妙之处……

现场还有许多“红马甲”,他们是杭州绿促会的志愿者。“我在学校加入了昆虫爱好者协会,后来又加入了绿促会,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保护美丽杭州。”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志愿者胡树说。当天,志愿者们不仅宣扬了全民绿色行动精神,还吸纳市民游客加入绿色志愿者的队列。

一场展览

艺术家创作了变废为宝的折纸“野生动物”

很多野生动植物都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我们可以诗意地还原它们的身影。

艺术家刘江辉利用可回收环保纸,创作了野生动物模型在现场展示。现场的展板介绍诠释了这组作品的意义:每张环保纸都蕴含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折成野生动物的形态,其实是呼吁大家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生态保护。